田集街道办事处是潘集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精神,于2004年9月由田集乡和袁庄街道撤销合并而成,是潘集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潘集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东邻古沟回族乡,西靠芦集镇,南接架河乡,北依泥河、潘集两镇,它南濒淮水,北依泥河,合阜铁路擦肩而过,泥河、淮潘公路东西横贯全境,全街道辖4个行政村及18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74人),土地总面积4655.39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1828.4024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72亩。农业灌溉主要以架河机电排灌站为依托,水源取自淮河,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周边无污染源,自然环境较好,土壤肥沃,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较好。境内有国家大型煤矿潘集1号井;有国家重点企业淮沪煤电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田集电厂;有年创汇50万美元的出口民营企业淮南市第二毛巾厂;有1.6万亩塌陷区水产养殖基地(已开发1400亩)。这里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邮政电信、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机构和设施健全;这里民风淳朴,人民热情、诚信、友爱,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田集街道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几年来,田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原则,以“树形象、办实事、保稳定、谋发展”为工作思路,在城区以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为重点,在农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重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4年底,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水系治理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改水改厕和老村庄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推广,使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更是推动了精神文明创建的进程,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农委2005年首批认证,主要农产品有:“南龙”牌香酥瓜,“淮南王”大米,优质粮、大棚蔬菜、酥瓜、食用菌的规模生产标志着田集街道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粮食深加工、煤炭运输和水泥预制构建生产是我们个私经济发展的特色,26家粮油加工企业年产值近3亿元,产品远销成都、上海等地,数百辆大型车辆长年奔驰在大江南北;社区功能日趋健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井然、高效,现已接收淮南矿业集团退休职工1523人,其中党员524名,各社区都实现了微机动态管理。
2004年,田集街道先后获得的荣誉有:淮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范街道”、淮南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区级先进单位等。
新田集、新思路、新机遇,随着市委、市政府三大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田集街道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及,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力争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田集,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不懈奋斗。
田集街道办事处行政村与自然庄名
吴湖村: 於庄、程王、前庄、杨庄、许庄、吴庄、老圩、吴湖、祁圩
朱圩村: 圩东、朱圩、范庄、朱湖、朱庙、徐庄
田集村: 田集、徐庄、杨庄、甄庄、华大、朱芦
杨田村: 魏湖、胡庄、曹刘、梨树圩孜、新庄、徐圩孜
瓜园村:张家大树、马园、东马家、老郢孜、东湖、马家油坊、瓜园
芦范社区: 芦东、芦西、范庄
杨集社区: 杨圩、杨楼、田集新村
潘庄社区: 潘庄、朱庄、王庄、沟西、沟东、田集新村
转塘社区:新庄孜、马老庄、瓦房、塘西、塘东
李圩社区: 新王圩、前袁、后袁、中袁、李东、李西
杨圩社区: 杨圩孜、戴家瓦房
刘庙社区: 刘庙、新圩
刘圩社区: 东南庄、民兴、刘圩
刘龙社区: 大沟南、小沟南、刘龙集、桥王、前乡、后乡、刘龙新村
南圩社区: 缪庄孜、小圩孜、巷东、巷西、沟东、沟西
秦庄社区: 杨庄、谭庄、秦庄、田集新村
碧海社区:碧海小区、(原路西村)、北方医院、红旗商贸、再就业一条街
白云社区:白云小区、北城市场、翠圆小区、翠竹小区、北苑小区、袁庄商场、蔬菜公司
荷苑社区:荷苑小区(原路东村)、彩虹小区、潘集机厂、供销社、粮站、铁运村、回收公司、建筑公司、永信实验、面粉厂、田集街道
菊苑社区:财富时代、金荷小区、东风巷、二十一中、南苑小区、春苑小区、现代花园
桃苑社区:供电小区、碧海西区、老干部小区(原路西村)、民政局、市五院、公交公司、长途站、军民小区
矿北社区:金桥小区、单身宿舍、矿北三村、便桥小区、保温材料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