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鉴真坐禅像
【类别】雕像
【年代】约公元8世纪
【原属】日本
【简介】
中国唐代高僧鉴真(686~763年)东渡赴日考察佛学这一历史事实,是中日文化史上两国人民都很熟悉的一段佳话。鉴真和尚在公元734年应日本留学僧荣睿与普照之邀,带领弟子连续五次出航,皆因海上风暴阻隔,未能成行。当时的航海业与造船术两国都还不很发达。一遇风浪,就会船破人亡。鉴真在第五次出航时,因船被海浪冲毁,漂流到我国海南岛,以致双目失明。但这仍未泯灭他的东渡意志,他第六次启程终于成功。并于公元754年春到达日本奈良。
奈良城内最著名的唐昭提寺,就是由鉴真及其弟子们精心设计建造的。此庙坐落在市西京五条,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落成。日本的僧侣为纪念这位在两国宗教文化上起纽带作用的高僧鉴真,便塑造了这一尊用干漆夹苎法制作的《鉴真坐禅像》,以资瞻仰。
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就其宗教与文化史来看,还可区分为两个时期,即白凤时期与天平时期。白凤时期是从大化革新(公元645年)为起点,到平城建都这一历史阶段;天平时期约从元明天皇和铜三年,即公元710年起,到桓武天皇于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建都平安京这段时期。奈良的宗教文化,实际上从天平时期起为大兴阶段。这时日本大量接受我国唐代文化,因而国家政治也学唐制,力求迅速取得统一。从政体到宗教,这时的日本都反映着一种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意识。鉴真高僧原是研究佛教三藏,弘布戒律的。他之来日授戒传律,于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具有一种统一信念与意志的作用。当时天皇诏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尚),并授以传灯大法师位。不久,又筑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余人授戒,并建戒坛院。包括唐昭提寺的兴建,都是以在日本传扬正宗佛教、统一人民信仰为目的。鉴真也给日本带去了大量佛教经像、药物、艺术品等。对于日本的医学、建筑和造型艺术也有很大贡献。
这一尊《鉴真坐禅像》就雕塑风格看,具有唐代的艺术特征。鉴真身上的僧袈与两袖、膝间飘逸的衣褶,都体现着明显的唐代写实手法。但仍保留着日本原有的一种理想化成分。尽管在性格刻画上还不能与后来的镰仓时代的肖像雕刻相比拟,而形象的生理特征已被艺术家所注意了。故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尊鉴真像是日本文化在唐式化过程中的产物。它反映了日本古典美在成熟时期的一些艺术表现,与日本天平时代的雕刻具有许多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