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楼文化作者:孔庆东著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数: 110000
版次: 1
页数: 209
开本: 大32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1234097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文化 >> 中国文化
定价:¥18.80
编辑推荐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
其实,青楼是文化艺术之乡。唐诗、宋词、元曲、明朝的小说,哪一样能离得开青楼?可以这样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
研究中国文化而企图绕开青楼,或者谈论青楼而不涉及文化,就如同入庙而不访僧,登舟而不问水,至少可说是三分迂阔也。以宋词为例。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琵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内容简介青楼一词,原意是用青漆粉饰之楼。它起初所指并非妓院,而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唐代以后,偏指之意后来居上,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与平康、北里、行院、章台等词相比,不过多了一点形象感,多了一丝风雅气息而已。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青楼关系密切。知识分子是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弹性群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他们与同样命运无常的妓女之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因此,中国古代的爱情也大多产生于士与妓女之间。如果没有青楼,知识分子的能耐恐怕就要打五折了。然而,不利的地方是,知识分子常不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天下,总希望遇到“知音”。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把士与妓的这个相似之处揭示得十分醒目。当兼济天下的志向破灭后,青楼正为他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最好隐身之所。
此外,青楼还产生着艺术,消费着艺术,保存着艺术,发展着艺术。中国古代的音乐、美术、舞蹈的辉煌成就,都与广大妓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人称“北大醉侠”。1964年生于哈尔滨,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先后师从钱理群、严家炎两位先生。现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著有《47楼207》、《口号万岁》、《独立韩秋》、《金庸侠语》等。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金庸和鲁迅,并出版《正说鲁迅》。
目录序:青衫磊落险峰行
一、玉壁月华明青楼义化透视
1 谁家子弟谁家院——何谓青楼
2 梦里真真语真幻——诗化青楼
3 向来痴,从此醉——青楼风光
4 虽万千人吾往矣——青楼魅力
5 酒罢问君三语——青楼规矩
6 枯井底,污泥处——青楼黑幕
二、糊涂醉,情长计短青楼文化聚焦
7 烛畔鬓云有旧盟——青楼之爱
8 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青楼与家
9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青楼与士
10 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名妓风采
11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妓女诗文
12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妓女归宿
三、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青楼文化品评
13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青楼侠气
14 昔时恩,今日意——青楼悲剧
15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青楼流变
16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青楼末日
17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青楼追忆
18 为谁开,茶花满路——青楼功罪
后记
参考书目
附录
书摘插图一、玉壁月华明青楼义化透视
2 梦里真真语真幻——诗化青楼
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
青楼是一个梦。
尽管你知道确确实实有过这么一场连绵起伏的长梦,可是当它像青烟一般飘散远逝时,你仍然在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觉中质问那到底是真是幻。你只能拾起枕上的几痕青丝,对着一弯破晓的残月,细数那余温尚在的朦胧。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青楼乘着时光的流水,一去无踪影。我们除了从史籍中找到一点它的档案材料外,只能依靠文学的纪录片来追想其离合的神光了。文学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似同实异,它本能地美化、诗化了真实世界中的一切,人们虽然明知这一点,但仍然常常不由自主地混淆了两个世界的界限。所以人们脑海中的青楼,多半是诗化了的青楼。
诗化青楼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与青楼同始终、共命运的。文学在诗化青楼的同时,也借青楼诗化着自己。可以说,没有青楼,中国文学恐怕要减色大半;而没有文学,青楼就只能是一手钱一手货的肉铺了。
人们常常痴迷于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美女,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那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佳人,真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人们没有去认真想一想,被精描细绘的那些美女,有几个是良家妇女,有几个是作者的贤妻?实际上,那些美女大半“非良女也”。
远在《诗经》时代,那时风气开放,交往自由,大概可算是人类文明史上男欢女爱的黄金时代。《诗经》被孔老夫子删了又删,减了又减,说不定还偷偷塞了几篇自己小时的作文进去,可还是一开篇就公然唱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有若干不好翻译成今天的语言的“脏口”。可见那时无须青楼这种东西来急人之难。后世有人把“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解释为即是女乐,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