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兵眼中的战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者:(美)郑凯梅著

ISBN:10位[7501182515]13位[9787501182510]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9.80元

内容提要在《美国兵的故事》一书里,郑凯梅女士向读者展现了11个美国兵的故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故事。

这11名美国兵,日后有的成了知名作家、文学教授、白宫记者、公司经理、私人侦探,以及园艺师、工程师。这增加了他们的人生经历的厚重感、沧桑感,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美国老兵眼中真实的美国社会。

这11名美国兵中,亲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吉米有令中国兵欣赏之处。美国兵与中国兵似乎有共同的爱憎,有共同的坚定信念。

1941年,吉米听说母亲乘坐的轮船被德军炸沉,于是怀着一腔热血,几经周折参加了美国海军。吉米像恨“德国鬼子”一样,恨“日本鬼子”。吉米“总是咬牙切齿地骂: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狠呀!”以至于几十年后,吉米仍有仇日情结,坚持不买任何“东洋货”,不买日本汽车。每次谈起日本人,他总是说,“这些混蛋王八蛋!”这令任何有血性的军人对他肃然起敬。

吉米所在的“博劳号”,在太平洋战争中,可谓功勋累累——“击沉击伤日本载兵舰四艘,如果平均每只船载兵五千的话,吉米这艘小小的潜水艇,一艘75人的潜水艇,消灭了两万日本鬼子。”吉米可谓美国二战军人中活着的“典型”。不过,战后,他回忆起菜特岛之战的残酷,不免常怀恻隐之心。

编辑推荐在这些平静悠缓的往事叙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小故事说大历史的平实和质朴。血腥的战争卸下了呆板厚重的敌我面具,历史的见证透过零零碎碎、错杂缤纷的回忆,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别类的战争絮语,是胜者,和败者都必须承担的苦难和人性代价。

——知名学者徐贵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场战争中能被人记住的总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军,那些流血牺牲或幸存下来的普通士兵,他们的经历、想法、命运几乎没有人留意。这本书就把目光投射到了那些普通的美国老兵身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正是中国读者所关心的。

——知名作家傅国涌

什么是炮灰,什么是士兵,二者的分界在郑凯梅的笔下得到了感性的呈现。士兵没有选择参与何种战争的权种,但他们却有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尊严。

——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程映红

作者简介郑凯梅,美籍华裔女作家,北京人。曾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任美国麻省大学艾森伯格商业管理学院信息技术管理主任,多年来与IBM合作。教授电子商务和电子销售学。多次在一海明威论坛》和。《南德科达季刊》发表关于海明威中国之行的学术文章。她与先生唐纳德·詹金斯共同翻译李白诗歌六十多首。

目录中国兵眼里的美国兵(代序)

自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伟大的一代人”

1.一个水兵的水上水下——吉米·格拉斯比

2.太平洋上空的机枪手——鲍勃·怀特

3.白宫记者与塞班岛的安妮——史蒂文·麦克唐密克,希欧·麦克唐密克

4.一个一枪未发的侦察兵——罗兰德·詹金斯

朝鲜战争:“最寒冷的冬天”

5.清川江上的坦克排长——查理·黑沃德

6.战场上的宪兵——瓦特·詹金斯

7.战俘营内外——肯尼思·伊顿

8.难以平息的战火——罗伯特·路易斯

越南战争:“迷雾重重的战争”

9.用炸药的伐木工人——约瑟·哈德曼

10.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的忏悔——戈登·弗莱彻一豪厄尔

11.热带雨林的最佳飞行员——罗伯特·梅森

后记

参考书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