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鹿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青花松鹿纹花瓶

是一种反映原始渔猎生活的传统陶瓷器装饰纹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器上。

后经战国、汉代至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壶,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顾盼,是极少见的佳品。宋代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鸣叫。

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间漫步,或卧于灌木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蜘蹰,线条流畅写意。吉州窑白地黑花罐上描绘的鹿衔草飞奔的图画,简练生动。耀州窑金、元时期青瓷上的鹿纹别具一格,婴孩驯鹿纹、卧鹿衔牡丹纹最为新颖。

明代晚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万历五彩瓶上,描绘各色鹿栖息于山石林间。清代尤盛吉祥纹饰,鹿纹被广泛采用。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鹿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推到了极致,乾隆以后及近代仿制品较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