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杂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白若杂纳(bai-ro-tsa-na ,旧译“毗卢遮那”,梵文含义为:“遍照光”)是三大译师(lo-tsaa-ba rgan gsum)之一。 若杂纳是其中的一个。原先来自尼木县(snye-mo rdzong)的巴果尔家族(ba-gor),是预试七人之一。

他受戒后被派到印度求经,他很快就精通了梵文,使他的印度教师深感敬佩;他的尊号“白若杂纳”由此得来。后来,他因为受赤松德赞王后的迫害而被放逐到嘉绒地区(今马尔康县)。来到嘉绒之后,当地人对他过分的警惕,以为他是吐蕃王的间谍而把他投入青蛙坑,对他进行身心的摧残和折磨,但由于他已经修行得很深了,青蛙分泌的毒无效,他安然无恙的修行念经。他不凡的能力,坚决的意志,虔诚的心灵使嘉绒王为他倾倒,于是命令从青蛙坑里放他出来。从此以后,佛教开始传入嘉绒,白若杂纳积极的宏扬佛法,招收教徒,建立寺院。最后,吐蕃王后改邪归正,赤松德赞便邀请了白若杂纳回桑耶寺进行佛经翻译。

白若杂纳的修行洞(sgrub-phug)一直到现是藏传佛教徒的朝觐圣地,据说洞里留有他修行时的脚印和掌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