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是1998年8月由深圳市卓识教育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四所民办中小学之一。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商贸发达的广东省普宁市南郊,距市中心2公里,南临南海,北望榕江,东依汕头,西近汕尾,普惠高速、揭普高速和324国道穿境而过,深汕高速、广揭梅高速交汇于左,交通十分便捷。校园依山而建,欧陆式风格和现代化气派的建筑群体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环境优美怡人。学校占地102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游乐场、标准游泳池为普宁市所独有,科学馆、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学校实行走读兼寄宿和封闭管理模式,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现有在校学生4730多人,教职工540多人,是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民办中小学之一。建校七年来,已在普宁乃至粤东地区被公认为环境最美、师资最强、校风最好、教育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之一,成为普宁市、揭阳市民办学校的示范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科学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坚持以做人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为主线,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为导向,以打造质量、管理、服务、信誉四大品牌为目标,形成了“强化做人教育、突出基础素质、注重个性发展、鼓励探究创新、创建英语特色、实行封闭管理”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教学质量成果卓著
(1)、高考全面辉煌:继2004年李杰辉同学夺得揭阳市(地级)高考总分第一名后,2005年方嘉锐同学夺得普宁市高考状元,揭阳市第三名;连续两年名牌大学上线率、重点大学上线率名列揭阳市第一;连续两年每百人就有一人达800分。
(2)、中考连创佳绩:重点中学录取人数连年攀升,2003年48人、2004年53人、2005年74人;2005年,陈晓瑜同学夺得揭阳市中考总分状元;普宁市中考前五名我校分获一、二、三、五名;800以上上线率居揭阳市第一。
学科竞赛屡屡夺魁
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两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2人次获省、地市一等奖;63人次获县市级一等奖;参加普宁市综合学科竞赛14次获优秀集体奖,8次获团体第一名。近三年小学生参加普宁市语、数学科竞赛,24人次获奖,获奖率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2005年参加“星河杯”数学竞赛获普宁市小学组第一名,揭阳市第二名,潮汕地区第九名。
素质教育异彩纷呈
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发琴、棋、书、画、音乐、舞蹈、游泳、武术、奥数、阅读、写作、英语、电脑等校本课程;每年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生参加书画、美术、摄影、文艺、体育等比赛,硕果累累,获世界级大奖5人次,国家级大奖181人次,县市级以上等级奖450人次。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专家治校,行家管理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校长为省级优秀校长,副主任以上干部均为内地重点中小学副校长以上干部;学校积七年成功办学之经验,深谙民办教育规律,管理严格、高效、科学。
学校名师荟萃,实力雄厚,形成了以专家、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学校开办以来,教师参加县市以上优质课、示范课、教案设计比赛等,有46人次获奖,其中获广东省一等奖2人;揭阳市一等奖5人;普宁市一等奖22人。
集团运作资源优化
学校隶属于深圳市卓识教育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汇集了以董事长陈予川为首的一批教育专家。公司下属四所学校,均为当地名校,现已组建成新世界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运作,为整合资源、增强实力、抵御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追求卓越,做得最好”的校训,励精图治、务实创新,努力打造四大品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朝着创建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第一名校的目标迈进。学校领导校长:朱长政
常务副校长:肖金敏
副校长兼中学部主任:肖锡铭
副校长兼小学部主任:张兴华
社团建设2007年4月,为更好的引导网络言论,时任中学部德育副主任的肖金敏主任成功与普宁网络新世界中英文学校版版主随意绿页达成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建和谐信息网络环境。第二年,新世界中英文学校网络版务管理协商委员会(简称中英文版管协会,始称普宁网络论坛新世界中英文学校版管理协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2008年11月,由中英文版管协会编辑出版的学校第一本电子刊物——《为青春喝彩》正式发行。
2009年3月,为更好的适应学校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工作,管协会正式改组为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校园文化协会(简称文协),首届会长杜伟榆,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彦坛。成立了组织部、活动部、宣传部、外联工作组(后改为外联部)、版务管理组。并于同年9月出版了学校建校来第一本出版刊物——《青春直航》。
2009年10月,承办了由中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国当代青少年作家协会指导,汕头市作家协会、《粤东文萃》编辑部主办的“《粤东文萃》普宁笔会暨纯文学大赛校园启动仪式”,该活动在全国文坛尤其是广东省、粤东四市引起了强烈反响,新中文协的名号正式在粤东文学界立足。
2009年11月,文协正式开始招新后的人员更替工作,成立了包括绿色协会、演讲学社、文学社在内的分会,形成了“六部三社”的新型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