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蒙·佩雷斯 (Shimon Peres) 1923年8月21日生于波兰的一个小村庄(现属白俄罗斯),1924年全家移居巴勒斯坦,1934年来到当时英国托管的以色列。初时,他在伊茨雷埃勒谷地的一个集体农庄里当牧童。当时名叫佩尔斯基,因在一次远游时爬上一棵大树吓走了落在树上的大鹰,一位同行的动物学家对他说,“这是一只佩雷斯”,从此,他改名为佩雷斯。他曾在特拉维夫和本谢曼青年村接受教育。他少年时学习努力,曾立志作一名农业工程师,还研读过马克思著作。后来,成为了工党运动的成员,还加入了秘密的犹太人自卫军。
1946年,他出席了在瑞士召开的第22次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大会,1947年,他应犹太自卫军的一位负责人的要求,专门负责采购武器的事务。1948年任以色列国防部海军事务负责人。在阿以战争时期,他任以国防部驻美国使团团长, 同时,他在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附属企业管理学校学习,并在哈佛大学政治系毕业。1952年任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同年底升为主任直至1959年。在此期间,他负责以色列军火工业的发展,并在法国的帮助下,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建立了以色列的第一个核反应堆。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65年与本-古里安一起建立以色列工人党,任总书记,同年大选时再次当选为议员。1969年任占领区经济发展和“难民”安置部长。1970年任邮政和运输部长。1974年3月任新闻部长。1974年6月任国防部长。1975年参加埃以部队脱离接触的谈判。1977年4月当选为以色列工党(工人党和另两个工党合并组成)主席。1984年9月任总理。1986年10月副总理兼外长。1988年12月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992年7月任外交部长。1995年11月4日拉宾遇害后他出任以色列代总理。1995年11月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97年6月在工党主席的竞争中获胜。1999年6月任以色列第15届议会临时议长。1999年7月任以色列地区合作部长。2001年3月任外交部长,9月任副总理兼外长。 2002年10月辞职。2003年2月任以议会临时议长。2003年6月工党主席米茨纳辞职后,佩雷斯出任工党主席,任期至2004年6月。2004年1月,以色列工党决定将佩雷斯的工党主席任期延长至2005年12月。2005年11月30日,佩雷斯宣布退出工党。
佩雷斯被认为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设计师。1994年,佩雷斯与已故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一起,因推动以巴双方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佩雷斯于1993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博瓦尼和平奖”,1996年与约旦国王侯赛因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著有《下一阶段》(1965年)、《大卫的子弹》(1970年)、《明天即此刻》(1978年)、《由于这些人》(1979年)、《新创世记》等。
曾多次来华访问。
以色列6月13日举行的总统选举投票结果显示,以政界元老西蒙·佩雷斯在最后一轮的选举中成功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统。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国会议员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由于另外2名角逐总统职位的候选人放弃出局,佩雷斯作为唯一的候选人轻松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统。另外2名候选人分别是联合党的李佛林与劳工党的艾飞塔。
以色列当地时间13日中午在国会举行了总统选举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佩雷斯赢得58票。根据以色列基本法的规定,选举总统是由120位国会议员投票,只要候选人得到61票,就可以成为总统。由于第一轮选举无人获得61以上票数,选举进入第二轮。
在以色列政坛有“常青树”之称的佩雷斯1923年出生于波兰,从政已有50多年。佩雷斯此前曾任以色列总理,担任过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多个内阁重要职务,并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9月2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