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又称合一堂)是香港第一间华人自理的教会。

历史它源自1843年伦敦传道会(即今之世界传道会)理雅各牧师在香港创设英华书院,一方面传福音,一方面办教育,华人信奉基督教和在此受礼。1862年,它自立为华人教会团体,由华人自理会务,称为“英华书院公会”。

1886年,女信徒高三桂捐赠荷李活道地段给教会,兴建雅丽氏医院(纪念何启的亡妻而命名)及道济会堂(前身为“英华书院公会”)。1888年道济会堂开办英华女学校,1900年新校舍完成正式上课。1893年道济会堂兴建那打素医院。

1898年开展新界的福音工作。1910年,改长老制为堂议会制(值理制)。1914年道济会堂首先参与香港九大公会发起每月一次的联祷会。1921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道济会堂。1922年雅丽氏医院迁往般含道与那打素医院合并扩建,道济会堂因地契相连亦同时搬迁。至1926年十月十日道济会堂终于落成,经信众投票公决,选名“合一堂”,长老名称改为“执事”。由这天开始,合一堂成为本港第一间实行男女杂座的华人基督教会。“道济会堂”四个大字的石刻,今天仍屹立于合一堂正门左方之基石上。

合一堂开拓了九龙合一堂、北角合一堂、马鞍山合一堂及合一堂港运城布道所等,并透过开办英华书院、合一堂学校(小学)、幼稚园及老人中心传道和服务。此外,合一堂与英华女学校、培英中学及坚道真光英文中学联系,推动学生福音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