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江秋屏(1886~1945年),艺名小宝宝。黄陂泡桐店祝家湾人。泡桐店为黄孝花鼓戏(后更名为楚剧)“窝子”,名角辈出,江从小受艺人熏陶,10岁左右以善唱灯戏扬名故里。后拜师江长玉(别号江洋人),16岁搭职业戏班在农村集镇唱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小年红、夏世燮在英租界美观茶园组班演唱。

江表演风度大方、扮相俊美,嗓音清亮、感情逼真,咬字行腔黄陂乡土风味浓郁,以演传统剧目而享有盛名,角色多为妇女、闺阁小姐一类。花鼓戏迷为之倾倒,常“赶包”(即赶场)在几个茶园连续演出,方能满足众多观众的要求。茶园时兴点戏,他常被点名登场演唱。其拿手戏《十二想》、《吃醋》、《雪梅观画》曾由百代公司灌成唱片。1912年,与朱福全、胡喜堂等人在法租界首家黄孝花鼓戏戏园共和升平楼组班献艺,以出售门票演出方式取代茶园的卖茶点戏。江的艺名“小宝宝”亦制成巨幅金字匾额悬挂在戏园门口。江所演角色多为闺秀、村姑和家庭少妇。《打连响》为其绝活,手持镀铬的铜管连响,以双手打满花,载歌载舞,连响声脆,铜管闪光,令人眼花撩乱,赢得满堂喝彩。王若愚在《楚剧奋斗史》中说:“那时红得发紫的小宝宝,已是鹤立鸡群、所向无敌”,成为“前台老板的聚宝盆”。

1919年,梅兰芳初来汉口公演,看江演出后,授以化妆技术,并赠送点翠头面及水片。黄孝花鼓戏演员自此始用贴水片、梳古妆大头等发式。

1930年,因倒嗓一度息影舞台。1935年,因不满天仙戏园老板周老九的欺辱,愤然组班赴湖南常德、衡阳等地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其戏班改名为曙光抗敌流动宣传队,后在常德与黄楚材率领的楚艺抗敌流动宣传队合并,到广西桂林演出,得到欧阳予倩解囊相助,并安排剧场演出。1945年流亡到贵阳,终因私蓄用尽,无力维持一班人生活,忧郁成疾,于3月5日病逝。

代表剧目有《打金枝》、《打莲湘》、《瓦车蓬》、《四下河南》、《紫荆树》、《灾民泪》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