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概况】莽山瑶族乡位于宜章县县境南部,距县城48公里,海拔高度:653米。

2003年人口0.7万,瑶族占60%。乡政府驻永安。通公路。截止2003年下辖7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56亩。1949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莽山瑶族自治乡,1958年合并莽山林场,1961年设莽山公社,1982年改莽山瑶族公社,1984年改莽山瑶族乡。乡镇企业有硅厂、竹席厂、电站。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行政区划】莽山瑶族乡下辖村:
黄家磅村委
永安村
刘家村
西岭村
塘坊村
钟家村
道洞村
【社会事业】自2005年该乡在刘家村建成全乡第一个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后,至2007年已建成了1个扩展型站点和7个基本型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 在培训动员会上,分管远程教育工作的陈洪玉主席作了就如何搞好这次培训作了动员讲话,他要求各站点负责人和管理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次培训,不得敷衍了事,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要遵守学习纪律,确保培训效果。
在培训课上,技术人员对远程教育各技术要点,如对电脑的基本操作进行了巩固加深,指导让每个学员都动手操作,使他们都能熟练地进行单独操作,并对专用频道资源管理软件、电脑上网及红星网使用方法做了认真讲解,利用红星视频学习了农村远教实用操作指南基础篇、实用篇、提高篇,利于他们在各站点开展学教活动时应对自如。
【历史沿革】耕山类北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携家入山,以口尝土,察其肥瘠,编茅为屋,食惟菽麦包谷,耕山或二三年,或四五年,地瘠则焚其巢他徙,故称过山瑶。他们操“育勉”(即:瑶族)语。明德年间赵姓瑶族由福建辗转迁徙至莽山峒永安村定居。1821—1850(清道光年间)瑶民起义领袖赵金龙部下,从江化、新田、常宁、桂阳等地疏散至莽山,隐居道洞、塘坊、西岭等村。[八排瑶] 集中聚居在莽山黄家畔村,其先祖由浙江到福建,辗转迁徙到粤北,1506-1521(明正德年间)由广东省阳山县称架太平洞迁入莽山定居。八排瑶由粤北地区的军瘠排、里八洞排、火烧坪排、大掌岭排、横坑排、油岭排、行祥排、马箭排组成 歌谣 莽山瑶民历来善于歌唱,往往“男女杂沓,一唱百和”,很多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出口成歌。他们用歌词来传颂叙述本民族的历史;用歌唱驱逐生产劳动带来的疲劳;用歌唱互传倾慕心曲、谈情说爱;用歌唱交流相逢与离别之情。其歌谣有历史歌、生产劳动歌、祭祀歌、情歌、谜歌和英雄人物歌。《盘王大歌》以天地人类起源、洪水故事、伏羲兄妹成婚,瓠祖先为崇拜的图腾以及瑶族社会经历作为吟唱歌咏的主要内容,一般在传统的盘王节时吟唱,为瑶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瑶歌体裁大致有三种:一是四句七字一首;二是首句三字或五字,后三句为七字;三是一二四句为七字,第三句字数不等,多至十余字的也有。[1]
【人口数据】2002年底莽山瑶族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7443
男
3965
女
3478
家庭户户数
1976
家庭户总人口(总)
7334
家庭户男
3875
家庭户女
3459
0-14岁(总)
1696
0-14岁男
846
0-14岁女
850
15-64岁(总)
5218
15-64岁男
2848
15-64岁女
2370
65岁及以上(总)
529
65岁及以上男
271
65岁及以上女
2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3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