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漏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这是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巨大无比的漏斗。在许多城市和工矿区,地面来水不够用,就打井抽取地下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采取地下水的量越来越大,而地下水的自然补充和恢复又跟不上,如此入不敷出,天长地久就形成一个地下水面以城市和工矿区为中心,中间深,四周浅的大漏斗。早年井水离地面不过两三米的地方,如今井深60米也不见水了。更严重的是,超量开采地下水,还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倾斜,影响安全。目前,华北平原在14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上,形成了7万平方公里的大漏斗。

1)地下水水位大幅急速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05年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有65个(面积扩大了6736平方公里)、漏斗面积缩小的有57个(面积缩小了2175平方公里)、漏斗面积保持稳定的有49个。

(2)造成地面沉降、塌陷。

例,05年左右长三角地区江苏省的苏、锡、常以及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区就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分别达2.63、1.08、0.82米。而上海是沉降最早、影响最大的城市。

(3)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形成断流,干涸等灾害。

例,敦煌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就造成了党河、疏勒河的断流,引的敦煌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楼兰。第4点也可参照此事例。

(4)减少泉流量。而泉流量减少则破坏了古建筑物与文物的保护,甚至因泉水枯竭使古井和旅游景点失去了应有的旅游价值。

(5)水井枯竭。单井用水量减少造成水井报废,或掉泵,含沙量增加,使设备维修费与耗电量增加。

(6)影响植被生长,加剧荒漠化。主要见西北地区放牧。

(7)影响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主要见陕中及草原边缘地带

(8)破坏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公用设施、矿山等工程建筑物开裂、倾斜、倒塌、埋没。这点类似于1、2等点的引申影响。

(9)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