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居(Mao Zedong's former Residence)
韶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位于湖南中部稍东,距长沙市近100公里,距湘潭市近40公里,距刘少奇故居花明楼仅30余公里。
韶山河流不多,但多山多树,诸峰并峙,脉脉回环,景色特别险峻的当属韶峰。这里地处亚热带湿润季候区,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7摄氏度之间。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传说早在上古时期舜曾来过这里,而韶山名称的由来就与他有关。舜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尧把首领位置禅让给他后,他勤勉图治,深得民心。为开拓疆土。征服三苗,把中原文化传人苗地,以造福百姓,舜曾南巡,宿营韶山之际,命侍从奏乐起舞,欢快的乐音,引来周围林中的百鸟鸣唱应和,把百鸟之王凤凰也吸引来了,一时间漫山遍野仙乐飘飘,令人不知天上人间。后来人们把舜的侍从奏出的音乐称为“韶乐”,把舜听音乐的地方称为韶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便是说的这个典故。这个传说亦留下了许多景点,如引凤山、引凤亭、韶峰、凤仪亭、凤音桥等等。据考古文物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韶山附近已有人类群体部落,并且华夏中原文明和当地的乡土文化已开始融汇,开花结果。
历朝历代以来,韶山一直处于“世外桃源”的状态,幽静中浸杂着寂寞,默默无间里又溢出平静祥和。至清末这种状态开始变化,那就是受曾国藩影响,一批韶山人参加了湘军,从而在韶山鼓荡起一种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改变了韶山的民众心理,进而改变了韶山的社会状况。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距韶山仅20公里,此人曾受教于岳麓书院,进士及第,先后出任过工部、刑部、吏部、兵部、礼部侍郎,他的‘曾文正公家书”广为流传,影响颇大。曾国藩曾建湘军,留下了“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尚武精神也影响到了毛氏家族及毛泽东本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当是一个印证。
韶山市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仅有10余万人口,但是韶山的名气很大,因为这里是一代伟人的诞生地,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到韶山旅游热早于新中国诞生不久即已开始,据有关部门估算,自五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约有3300万名游客来过韶山游览、瞻仰伟人旧迹。经过多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韶山目前的交通比较发达。公路方面,有一条省道分别联通国道107、320、319线,韶山高速公路接谭邵高速,且湘宁公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东可至湘潭、株洲市,北可向宁乡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市,西可达娄底、邵阳市,南可往衡阳市、直下两广。铁路方面,每日均有列车由长沙与韶山对开。航空方面,长沙市的黄花机场距韶山仅90公里.可至彼处登机。 因伟人遗迹颇多,韶山的旅游资源比较发达。来到韶山,你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故居与毛氏三祠,还可瞻仰前两年新落成的毛主席铜像,还有主席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此外,韶山八景(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也很著名,还有著名的滴水洞游览区.均是风景如画的去处。
来韶山游览,不仅能大饱眼福,亦可大饱口福,可以吃到主席生前爱吃的菜肴。同时,你更可循伟人遗迹觅得伟人风采,浮想怀念,温润心灵。
毛泽东在北京故居
——吉安所左巷8号
王之鸿
吉安所左巷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三眼井胡同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一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吉安所北巷和三眼井胡同,长180余米。
吉安所左巷原称“吉安所东夹道”,因位于吉安所东侧而得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吉安所左巷”,“文革”中一度改称“荣兴东巷”,后复称“吉安所左巷”。吉安所又称吉祥所,是清代宫内太监死后停灵出殡的场所。
吉安所左巷8号,旧时的门牌是吉安所东夹道7号,在胡同中段东侧,占地面积为213平方米。院墙为外罩灰皮的碎砖墙,街门面西,是一个随墙“小门楼”,院内有北房3间带东、西耳房各1间,还有两间东房,7间房的建筑面积仅为90平方米,其中3间北房的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每间落(lao)空(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一间屋子半间炕”的小房。1918年秋至1919年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绍休、陈焜甫、罗章龙、罗学瓒、欧阳玉山等8人在这个小院的3间北房中住了六七个月。当年3间北房是一明两暗,中间的1间是明间,具有厨房、餐厅和过道的功能,东、西两间每个房间各住4个人。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八个人居3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对此,罗章龙的解释是:“‘大被同眠’这句话有个典故:唐朝有个姓张的人,是个大家庭,张公倡议全家人住在一个屋子里,盖一个大被子。我想,这可能是象征一家人团结的意思。润之的这句话,是形象思维的话。”
吉安所左巷8号为私有房产,据房屋档案记载,该房产购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于毛泽东第一次来京之时曾在此居住,故1979年8月21日作为“毛主席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修缮,基本保持原状。
毛泽东(1893.12.26—1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毛泽东从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革命活动。1915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发出《征友启事》,开始筹组以“思想革命、身心锻炼和革命实践”为活动内容的新民学会。每逢假期,毛泽东都要与一些志同道合者进行徒步游学,既锻炼身心又接触社会。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结伴远游进行社会考察,他们身上不带一文钱,以游学形式靠书写对联为生,历时月余,跋涉千里到达安化县县城。得知安化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先生是位饱学之士,著有《默庵诗存》、《安化诗抄》等,但夏默庵先生性格孤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毛泽东仍然登门拜访,两次被拒,当毛泽东第三次登门之时,夏默庵不便再拒,但为试探来者学识,写下一原对置于案上。毛泽东见状,略作思索,即书属对。这副合对是: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先生连声称赞,因为毛泽东应了胜对,不仅工对严谨,而且运用了“为公乎,为私乎,晋惠帝问蛤蟆”的典故。
夏默庵与毛泽东谈诗论史,十分投机,临别之时又赠给毛泽东银洋八圆作为旅资。
当年,在同学眼里,毛泽东是个出类拔萃的人,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叫“毛奇”,把毛泽东比作德国历史一位文武兼备的将军;在老师眼里,毛泽东是国家栋梁,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指毛泽东、蔡和森)海内奇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毛泽东曾填词对自己学生时代生活进行回忆: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18年8月,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开始了他第一次进京之行。
8月15日,毛泽东同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陈赞周等20多位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乘火车离开长沙,因铁路被水冲断,火车在河南郾城漯河站停留一夜,次日,毛泽东与罗章龙、陈赞周到许昌凭吊魏都旧墟,抒思古之幽情,8月19日到达北京。
到达北京后,毛泽东先在湘乡会馆落脚,又与蔡和森在豆腐池9号(今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先生家小住数日,后由萧子升出面以北京大学学生的名义租住吉安所东夹道7号的3间正房。毛泽东在京期间,相识了李大钊,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毛泽东从1918年8月19日到京,至1919年3月12日因母亲病重离京回湖南,在北京住了近八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主要从事三项活动:一是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二是探索救国道路,三是联系革命力量。
刘昂在《浩气贯天地风雨送征船——缅怀蔡和森同志》中说:“毛泽东、蔡和森同志一方面积极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而奔走,一方面如饥似渴地探索当时世界的新思潮、新学说,努力追求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中说:“赴法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会员北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后来新民学会会员大部分都走了,只有润之和我留在北京……我当时问润之说:‘大家都去了,他们也希望我动身,你留下吧,我去欧洲。’他说:‘不然,我们留下是有理由的,我进北大是职员,活动范围受限制,你是学生身份,最好活动,范围更广泛些。工作方面是需要你的。’于是我就决定留在北大不走了。我在学生中积极活动,他在教职员中做联系工作。这个做法后来都实现了。”
几十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与医生王鹤滨聊起了康德的“星云学说”,勾起对昔日的记忆,他说:“我年轻时曾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那是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有很多书可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那里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