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脚下。她最早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直属江苏省政府领导,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和江苏省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展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工作,同时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宏观对策研究,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成果保证和技术支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按专业划分设有12个专业研究所,按农业经济区划设有9个农区所,并在业务上指导5个市蔬菜研究所的工作。全院系统现有在职职工2736人,其中科技人员1478人,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74名(研究员45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8人,有107名科技人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国际、国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八五“以来,全院共承担国家、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近1000项,获得部、省级以上成果奖19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一、二等奖59项,有16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占江苏省审定品种的80%以上。“扬麦158”小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推广应用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选育成功,在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新的突破;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农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提供了成果保证。此外,苏玉系列玉米、苏蜜系列西瓜、苏椒系列辣椒、苏钟系列杂交猪、苏薯系列甘薯等,以及病虫草害、牲畜疫病综合防治、土壤改良、生物技术、原子能农业利用、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成果都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瞄准市场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全院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广泛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服务活动。目前,全院共兴办各类科技型企业22个,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2个,中外合作企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10个,院独资企业4个,院办实体5个,成果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全院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16个农业学术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在物质文明取得成绩的同时,全院精神文明建设也跃上新水平。全院连续4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现有11个研究所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有2个研究所分别被评为全国科研、开发十强研究所,全院综合实力和整体面貌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处于世纪之交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的总体部署,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步伐,把全院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普培训基地。
“九五”初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以科研工作为主体,以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两翼的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推进科研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力争在“九五”末期,建设成为成果突出、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高水平省级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