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健英
ISBN:10位[7811082187]13位[978781108218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
定价:¥26.00元
内容提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目录第一章导论
1-1关于农民、农业和农村
1-2“三农”问题与中国社会发展
1-3农民、农业和农村是民族经济研究的基础
1-4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仍是民族地区与
东部地区差距的主要方面
1-5对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1-6相关研究
1-7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类型
2-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分布及农村
经济类型
2-2历史上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类型
2-3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类型
第三章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简史
3-1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简史
3-2农业生产发展简史
第四章草原畜牧业
4-1草原畜牧业的特点
4-2草原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3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4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途径及对策
4-5草原畜牧业管理及发展模式的思考
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
5-1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5-2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类型
5-3县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
5-4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5-5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5-6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特色经济与农业产业化
6-1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条件
6-2产业化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6-3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6-4对农业产业化利益关系的思考
第七章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7-1工业化、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7-2世界各国城镇化的主要模式
7-3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及“二元结构”的形成
7-4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历程
7-5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模式
7-6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
第八章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
8-l关于贫困的涵义及衡量标准
8-2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历程及主要措施
8-3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道路
8-4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状况及特殊性
8-5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分析
8-6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途径分析
第九章民族地区农村教育
9-l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情况
9-2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殊性
9-3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9-4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
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
10-1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其功能
10-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简况
10-3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
10-4社会保障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0-5政府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能
第十一章农村经济发展与民族现代化
1l-1关于现代化的内涵、阶段和模式
11-2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和特征
11-3农村发展与民族现代化
11-4民族现代化的模式
11-5西部开发与民族现代化
附录
附录1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省区市少数民族农业、
非农业户口人口状况
附录2第五次人口普查各民族农业、非农业
户口状况
附录3第五次人口普查各民族农林牧
渔业人口情况
附录4第五次人口普查各民族15岁及以上分性别
文盲人口状况
附录5第五次人口普查各民族农业户口人口比重及
15岁以上文盲人口比重
附录6民族自治地方分地区农村居民
生活水平情况(2003年)
附录72004年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平均
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附录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村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后记
……
书摘第三章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简史
有关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史的系统研究非常有限,而有关农村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就更少。这部分研究对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认识现实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下面主要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农村管理制度和生产发展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3-1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简史
在农村,土地制度是全部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的所有、占有和支配关系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以1949年为重要分水岭,之前,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处于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民族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之后,跨越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全国一样,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改革而调整和变化,这些变革主要也是围绕土地占有和使用关系展开的。除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阶段土地集体经营外,1949年以来,以农民为主体的、按社区人口平均分地为实质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大的变革已经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1949-1952年的土改,第二次是1978~1982年的“大包干”,第三次是1997-1999年落实“30年不变”的延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