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井问茶(Enjoying tea at dragon well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是以泉名井。它与玉泉和虎跑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已发现。相传三国时葛洪炼丹于此。
五代此地建有龙井寺,北宋时龙井已成为旅游胜地。诗人苏东坡常品茗吟诗于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苦蛟龙潭”的诗句赞美,故名龙井。相传龙井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因名“龙井”。且龙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搅动时,水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摆动,然后慢慢消失。龙井泉水清澈甘洌。龙井茶更负盛名。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种茶,老龙井还留有“十八棵御茶”遗迹。乾隆还题“湖山第一佳”五个大字,并将过溪亭、涤心池、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为“龙井八景”。新西湖十景将这里评为“龙井问茶”新景点。
龙井泉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当你用小棒搅动井水内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此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游人平添了佳趣。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诸胜迹。龙井之西是龙井村,环山产茶,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赞为“四绝”而著称于世。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有“龙井问茶”之称。龙井四周,碧嶂千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清乾隆南巡至此,题“湖山第一佳”五字,又命过溪亭、神运石、一片云、龙泓洞、涤心沼、风篁岭、方园庵、翠峰阁为“龙井八景”。明人陈眉公作《试茶》诗,有“龙井源头问子瞻”,“不到兹山识不全”的佳句。
吟颂龙 井 问 茶

---扬 眉
南高峰高耸的峰峦挡住了东海咸涩的水汽,
棋盘山绵延的山岭阻隔了朔国寒冷的气流,
五老峰巍峨的石崖切断了西子清凉的湖风,
把一团团潮湿的水雾留在了狮子山的山麓。
在风篁岭前的下龙井坐落着古老的寺院,
蜿蜒的龙泓涧水携带一湾清幽倾斜下来,
冲刷着班驳陆离的石青壁黄的山涧水道,
走石牌过板桥撇入错落起伏的青砖殿廊。
大雄宝殿的青烟缭绕着雕梁画栋的格木园柱,
观音仙阁的拱雀错落于丹莲碧荷的禅房书院;
三国葛玄燃烧丹炉的清烟还在御书楼旁飘渺,
东晋葛洪配制仙药的残渣尚在龙涎井边堆砌。
低矮的古井石壁雕饰着精美古朴的凹陷花纹,
浅晰的光滑井膛流动着清冽醇厚的汩汩泉水。
那清冽的泉水是从长满香樟老檀的翁家山渗来的雨露,
携带着幽香的气息在上层轻盈地流过;
那醇厚的泉水是从翻滚惊涛骇浪的海龙宫涌出的龙涎,
凝固着醇厚的味道在下层稳健地走来。
若是用一根木棍滑过晶莹的水体,
就会形成一道很持久的撞击水痕。
诗云:
一井含双春,
滑动起波痕,
绵绵凸起岭,
许久方能伸。
古老的香樟丹桂茂密参天遮蔽了骄横的阳光,
新发的翠竹绿簧稀疏遍岭清扫着淡爽的薄雾。
平整的青石院落间散落着幽黑的石桌枯黄的竹椅,
光润的石桌台面上摆放着紫砂的泥壶花梨的茶具。
娇羞的茶娘端坐在上方舞动纤细的玉指点演一带江山,
痴情的茶客臃懒于四周凝视风情的场面品尝龙井绿茶。
看一片云下的风篁岭坐落着翠峰阁掩藏了方圆庵,
赏龙泓涧流经过溪亭拍打着神运石进入了涤心沼。
吴哝戏说风流乾隆爷六巡江南四临龙井的艳遇,
越语调侃倜傥弘历帝八点翁山六书风簧的龙恩。
莺歌历朝文人对龙井的赞誉,
燕喃数代墨客对青茶的赏鉴:
梨木白炭紫铜釜,
煮沸龙水仙气出,
倾入公道杯中顿,
高冲低倒半盏估。
一弄龙井夜光杯,
华清入池撒翠薇,
一旗一枪威风展,
婀娜多姿草上飞。
二弄龙井透光杯,
沐浴瑶池两度催,
风姿翩跹惹人爱,
不舍娇柔揽怀归。
三弄龙井瓷盖杯,
竹林听雨湿衣回,
再添九分龙脉水,
倒入寸盏一江晖。
狮、龙、云、虎、梅一字排开,
峰、井、栖、跑、坞一列站稳,
茶娘便侧着绿丝的头等待客人来品茗了:
一盏闻香嗅芬芳少吸几许神志爽,
二盏品味细思量缓慢入喉略清苦,
三盏回味咽肚肠清热败火幽韵长。
这茶就“问”了一回了。
低眉弄盏摊芭蕉,
酥胸起伏玉树摇,
红润朱唇轻轻嘬,
茶娘细把茶介绍:
明前无雨吸山泉,
嫩芽才发出严寒,
原浆原液绽新绿,
入口淳厚香气宽。
雨前已被水雾薄,
芽开叶放型婆娑,
少了羞涩多春色,
另有丰韵娇娘娜。
夏片采于六月天,
骄阳似火红山峦,
身薄体弱味青苦,
亦解烦躁衣带宽。
秋叶收在月圆时,
枝粗体茂叶多汁,
甘苦凝涩沾玉齿,
已无风韵扣门迟。
含羞带露娥眉婷,
红腮浅窝绿云青,
细说品类与手法,
已解风情秋水凝:
一级娇羞女儿茶,
二级丰韵媳妇茶,
三级温和婆婆茶,
特级黄花闺女茶。
群体只长狮峰山,
祥云玉带腰身缠,
温低气湿生长缓,
二八闺女挎竹篮。
龙井四方三水环,
春光明媚仙气含,
承起龙恩降雨露,
衣带婆娑步履姗。
平阳树生白云栖,
枝多芽密株距稀,
香高气远色泽淡,
娇羞媚娘雀舌提。
白佛古寺深处藏,
一芽二叶春光亮,
虎跑涧水路成蹊,
蕴涵幽韵满山香。
浙农忙碌梅家岗,
片片茶园树成行,
采撷满担翡翠绿,
送与天下宾客尝。
七分灶火七星灶,
三分手法三尺锅,
抖带甩挺用心拓,
扣抓压磨最后挤。
一方水土养一方树,
一方树出产一方茶,
一方茶具有一方味,
一方味体现一方情。
鸟鸣山幽水流静,
心空意少齿多情,
细说慢问用心悟,
点评龙井数仙茗:
一曰:
狮峰山上云雾缭,
四十八顷山茶娇,
古往今来皆贡品,
都因山高水气潮。
解茶:
外形:挺阔尖削,扁平厚实,质腊光滑,苗锋含露;
色泽:桂黄翠绿;
香气:蚕花豆香,清郁幽长;
滋味:丰腴宽厚,唇齿逸香,清苦回甘;
汤色:杏绿明亮;
体态:芽匀成蕾。
二曰:
龙井村里龙步来,
凤喜龙悦数叶怀,
十八御树山岗立,
红沙细壤山水排。
解茶:
外形: 挺秀尖削,扁平冲实,质感光滑,苗锋显露;
色泽:扬黄翠绿;
香气:豌花豆香,清幽悠长;
滋味:丰裕淳厚,唇齿溢香,清苦回甜;
汤色:杏绿清亮;
体态:芽匀成朵。
三曰:
云栖山中洗心池,
凉绿清静万竹枝,
石径蜿蜒泉声杳,
夜半归来月影迟。
解茶:
外形:挺拔尖削,扁平丰实,质地光滑,苗锋出露;
色泽:木黄翠绿;
香气:黄花豆香,清幽净长;
滋味:丰满甘淳,唇齿流香,清苦回爽;
汤色:杏绿光亮;
体态:芽整成朵。
四曰:
虎跑涧中钟声鸣,
禅房古道檀烟轻,
林密山深涌净水,
兰香溪短荷花婷。
解茶:
外形:挺直尖削,扁平坚实,质地光滑,苗锋外露;
色泽:淡黄碧绿;
香气:兰花豉香,清幽绵长;
滋味:丰厚甘醇,唇齿留香,清苦回长;
汤色:杏绿幽亮;
体态:芽齐成朵。
五曰:
民风纯朴天下扬,
青砖碧瓦掩红墙,
群山常绿溪流远,
十里梅坞蕴茶香。
解茶:
外形:挺齐尖削,扁平坚实,质地平滑,苗锋泄露,
色泽:土黄碧绿;
香气:豆香飘郁,清幽绵长;
滋味:醇和爽利,唇齿有香,清苦回净;
汤色:杏绿油亮;
体态:芽齐成丛。
烟雨江南草木青,
诗画西湖古风凝,
扬眉做歌留后世,
扣问龙井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