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亚会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尼吉亚会议,是指在小亚细亚的尼吉亚城举行的两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分别是第一次(公元325年)和第七次(公元787年)的大公会议。对基督教影响深远。

具深远影响的结果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颁布《尼吉亚信经》,主要内容为宣告三位一体为信仰的中心,并陈述基督教会的性质和得救希望。

制定二十条教会法规以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但规定主教全由皇帝任免。

按罗马帝国行省划分教区。赋予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3个教区主教以更大的管辖权力。

统一复活节日期的计算方法,且以西方立春为计算基

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

可对的圣像予以尊敬,恢复圣像崇拜。但不应当成神来供奉崇拜。

规定政府无权委任主教、神父及助祭人员。主教候选人应该经省区的主教共同推举。

《圣经》对基督的「仆人」声称是指其谦卑、服从和听命至死,而非其之身份地位。

尼西亚会议是由罗马皇帝康斯坦丁, 也就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 允许下进行的 ,具有讽刺的是康斯坦丁是不信仰基督教的,

同意会议举行完全是对于基督教徒日益壮大的无奈.

值得提出的是,尼西亚会议导致了基督教派的分裂。尼西亚会议后基督教分裂为以西罗马帝国意大利罗马教区为首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为首的东正教。东正教只承认《西尼亚信经》的前36条。天主教与东正教的主要分歧是:是否承认圣母为人而展开的。东正教不承认大会设立教皇这一职位,只承认各教区的牧首。所以今天主要信仰东征教的国家中牧师的最高领袖为个教区的牧首而非教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