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E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歼-7E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

1, 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并增设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整机的机动性能有巨大提高。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上述改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新机翼的展弦比2.78,升力系数提高。最大爬升率接近双发的歼8-和F-14,达195公尺/秒,提高24%,水平加速时间略减,作战推重比约0.97,超过了歼-8Ⅱ,最大负荷8g。最大转弯角速度约22度/秒,提高了近50%,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约14度/秒,相当于歼-7Ⅱ/M的最大转弯角速度,失速速度约200千米左右,空战翼负荷低于300千克/平方米。

E型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采用结构油箱,整个机翼内部可装载油料,使其最大航程增加47%,从歼7M/MP的1500千米增为2200千米。

机长14.88米

机高4.1米

翼展8.32米

最大速度马赫2.0

最大平飞速度1200千米/小时

最小平飞速度240千米/小时

实用静升限17800米

最大爬升率155米/秒

最大航程2000千米

起飞速度280千米/小时

起飞距离800米

着陆速度280千米/小时

着陆滑跑750米

正常起飞重7680千克

最大起飞重9100千克

总油量4165千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