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是城鄣的耳目,用来报警,设在视野比较宽广的山巅或草原上,如有敌情,白天燃狼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沿长城沿线罗列,大小高低因地而异,间距0.5~1公里。与长城距离不等,有的设在长城上,有的设在长城附近,有的远隔数峰。设在山巅上的烽燧,一般用石块垒砌筑,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个别周围加筑围墙。设在草原上烽燧大都以黄土夯筑而成,呈圆锥形或方锥体,大小高低不同,一般基宽7~8米,高3~4米,有的四周还筑有围墙。

杨家山烽燧

位于长清与肥城边界海拔293米的杨家山顶,石砌,残墙高1米。

万南烽燧

位于长清长城铺北2500米,104国道东侧,万德村南头。现有10米高土台,长31米,土台上燃火点高6米,直径约15米。

梯子山烽燧

位于历城与泰安边界梯子山西顶。直径4米,石墙坍塌,残高1米。

南天门烽燧

南天门东侧山顶上有圆形烽燧遗址,直径8米,石墙已坍塌,残高2.5米。

锦阳关烽燧

锦阳关东700米处的山顶上为烽燧遗址,当地称烟火台。现建筑已无存,基础尚可辨认。

西尖烽燧

位于黄石关西1700米处海拔721.7米的西尖上,石筑烽燧,遗址直径15米,残墙高1.5米。

穆陵关烽燧

关城东西两侧250米处各有一座烽燧遗址。 坍塌后直径15米,高3米。日寇侵华时曾在东烽燧遗址上建碉堡,当地现称“鬼子楼”。

马家旺南山烽燧

位于安丘马家旺南山齐长城内侧50米的山岗上。遗址直径15米,高5米,石墙基尚存。

长城岭烽台

齐长城在三楞山进入莒县东莞镇境内,称为长城岭,北南走向长4.5公里,在大店子村西折向东行。烽火台位于齐长城拐弯处外侧400米处高阜上。东北距大店子村900米,土筑椭圆形,遗址东西35米,南北21米,高4米。当地称烽台。

大山烽台

在五莲县汪湖镇大山村东南500米海拔172.5米的丘顶上,处齐长城外侧,东距长城岭约5公里。土筑圆形烽燧遗址,东西25米,南北20米,高5米。当地称烽台

烽台顶

位于胶南市六汪镇与市美乡公路西侧小丘顶上, 海拔177.7米,土筑圆形,遗址直径30米,高2.5米。当地称烽台顶。烽台顶东1000米处有较大村庄名“丰台”,系由“烽台”演变而来。

于家河烽燧

最后一处烽燧在青岛市黄岛开发区现在的保税区东侧,距海滨200米的长城上。土筑烽燧遗址被周围农田、坟地、机耕路所蚕食,现遗址东西18米,南北8米,高4.5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