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垦利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曹光阶 王茂全主编 张伟勋 刘树成 张文泽 宋吉明副主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 4000册 1678.4千字 940页 298.00元

ISBN 7―101―04514―6

《垦利县志》始修于2003年3月,2005年6月截稿,历时2年零3个月,是上部县志的续志。本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2002年。除卷首概述、垦利之最、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共设专志25篇,依此为:行政建置、自然环境、居民、城建交通通信、黄河口、石油、经济综合管理、农业、工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商贸业、涉外经济招商引资、财税金融保险、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政务、军事、政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宣传史志档案、精神文明建设、民俗民情、人物。

垦利是黄河千百年携泥裹沙淤积而成的一片土地。西汉时,现垦利地域还在渤海中。公元11年,黄河改道由千乘入海,经过长期的淤积造陆,至唐朝末年,县域西部退海而出。垦利开发比较晚,是个典型的移民县。元朝末年,境内始有人烟,至明朝时期,陆域面积扩大,移民垦荒者渐多。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国军队屯垦和大批移民从鲁西南、河南、安徽等地来此垦荒,民户骤增,村落形成。20世纪60年代,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和济军生产基地、黄河农场开发建设,又有大批外来人员在这里安家落户。

垦利位于山东省北部,东临渤海,南接东营市东营区,西、北与利津县隔河相望、与东营市河口区接壤。2002年,全县辖5镇、2乡,332个村。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总人口21.2万人。境内有民族19个,以汉族为主,有回族、壮族、满族、黎族等少数民族100余人。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6881万元,比1978年增长28倍,比1985年增长10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48:24:28,1985年的60:22:18,调整为20:58: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58万元,比1978年增长59倍,比1985年增长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1元,比1978年增长55.2倍,比1985年增长8.1倍。

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664万元,比1978年增长8.7倍,比1985年增长3倍。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29784万元,林业总产值151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1760万元,渔业总产值38603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为32:2:24:42。全年粮食产量119000吨,棉花产量6529吨,油料1884吨。2002年末,大牲畜存栏6万头,生猪存栏7.1万头,羊存栏18.6万只,分别比1985年增加2.6万头、4.6万头、15.8万只。

至2002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单位发展到22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3家。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全县工业总产值546910万元,比1978年增长246.5倍,比1985年增长69.8倍,1978—2002年24年间年均增长25.8%。

200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0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77万人次,比1985年增加76.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62万人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24.7万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36.6万元。2002年末,境内共有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40所;全县有各类技术专业人员9460人,其中高级598人,中级1950人。有卫生事业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731人,其中医生389

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1992年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垦利地下矿产资源富集,是胜利油田主产区。胜利油田第一口日产千吨井,就出在县境胜利村附近,胜利油田因此而得名。自20世纪60年代油田开发以来,已建设胜坨、宁海、东辛、永安等14个油区,累计生产原油3.4862亿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2002年,境内已探明地质石油储量12.97亿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