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区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宋守松主编 杨长青 孟庆永副主编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年 5000册 2080千字 1223页 260.00元

ISBN 7―80122―846―4

新编《滨州地区志》始修于1998年,2002年12月印刷出版。该志上限为1979年,下限为2000年,是对第一部《滨州地区志》的续修。全书除综述、大事记、附录、索引外,专志依次为:建置、环境与保护、人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国内贸易、对外经贸、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生活、方言、组织机构、人物,共30编。

滨州地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朝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西汉起先后建有郡或国,隋朝开始置州,清朝升州为府,民国初曾一度置道,国民党政府先后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专署及鲁北行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渤海区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1950年,建惠民专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0年,辖滨州市(滨城区)和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六县,总面积9444.65平方公里,总人口361.09万人。

境域横跨黄河下梢两岸,南有长白山,北有渤海滩,腹地为广袤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以黄河为骨干的十数条河流穿境入海,湖、湾、库、塘星罗棋布,自然环境秀美宜人,物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山东省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并得盐渔、林果和畜牧之利,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重要产油区。

境内历来以种植业为主,林、牧、副、渔各业所占比重较小。1949年,全区粮食总产56.55万吨,棉花总产1.52万吨。由于长期受旱、涝、碱等自然灾害的制约,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低而不稳。1985年,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狠抓林牧渔业生产,广开多种经营门路,大上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至1989年,全区建成邹平、惠民、滨州、无棣四个棉花基地县市,惠民、邹平两个粮食基地县,六县一市全部跨入全国产棉百强县之列。“九五”期间,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品买方市场开始出现。到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09.77亿元,粮食总产222.82万吨,棉花总产6.89万吨。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6.8%,畜牧业占22.8%,渔业占11.4%,林业占2.1%。

工业起源于盐业和民间手工业,主要有棉纺、编织、酿造、制盐及加工修理业,皆为小型店铺、作坊。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简政放权、计划、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改革,搞好转轨变型,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至2000年,全区工业企业总数34492家,全部工业总产值367.0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38家,固定资产净值94.64亿元,工业总产值214.99亿元,利税22.82亿元,利润12.57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9家,被列入省重点企业的鲁北化工集团、魏桥纺织集团、滨州化工集团、渤海活塞集团、滨州印染集团5家企业实现利税占全区的5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0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108处,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处,民办高等学校2处,在校学生55.97万人。全区地、县属科研机构12个,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0个,各类科技人才11.92万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1.3%。同年,全区有标准田径场62个,体育馆3座,8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训练房46个,有专职体育教练员98人。1979—2000年,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共获金牌83枚、银牌62枚、铜牌67枚。

2001年1月16日,滨州地区撤销,地级滨州市建立,这标志着滨州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