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湾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家湾村简介村容村貌本村现有人口570人,土地面积200多亩左右,山场面积8000多亩。位于乡政府附近,交通便利。文教卫生村中建有小学一所(1-3年级),诊所一家。政务公开村领导班子8人,实行政务公开原则。担任领导20多年的老干部为老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打水井8眼,为村里安装了齐全的水利配套设施,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使村民的孩子们有学上,建教学楼。91-2002年,分给老百姓500斤煤,农业税、电费全部由村上支付,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深受村民的拥护和信赖。特色经济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花椒、柿子、黑枣等。养殖羊、牛等。副业村中有铁矿场两家,配有三台铁粉机械。近年来在企业的带动下,全村经济发展很快,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经济状况现我村人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村民生活状况较好。供求信息本村交通方便,空气清新,山青水秀,山场资源丰富,便于建别墅区以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另外我村泉水常流,水质好极其适合建立矿泉水厂。望各界朋友前来本村考察投资,我们愿与您合作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规划目前我村各项经济事业发展很快,发展前景看好。为了积极打造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我村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林果业,进一步增强全村经济实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中佛坪县袁家庄镇王家湾村村庄简介村名

王家湾村

交通介绍

王家湾村位于袁家庄镇东部,距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沿河而上,分居河东、河西,居住较为集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

村庄风貌

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148户548人,青壮劳力213个。全村有耕地595亩,其中水田334亩、旱平地261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林地面积8210亩,其中经济林2200亩、薪炭林2100亩、杂灌林3450亩,人均纯收入2054元。

村庄特产

产品名称

山茱萸

简 介

王家湾村建设项目覆盖全村6个组130户500人,累计发展山茱萸2000亩11万株,其中新发展1000亩5.5万株

产 量

5.5万株

延安王家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1947年4月13日--6月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期间,在此居住。旧址为1排5孔坐北面南的土窑洞。东起2孔窑洞由房东居住,其余3孔窑洞为套洞,任弼时住第3孔窑洞。毛泽东在撰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等文章。期间,中共中央先后就中央城市工作部的任务,开辟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战场,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群众运动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还领导西北野战军取得了羊马河战役和蟠龙战役的胜利。1991年4月13日,安塞县人民政府公布王家湾革命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昆明市彝族自治县凤仪乡王家湾村村情概况王家湾村凤仪乡杨家湾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凤仪乡东北边,距离杨家湾村委会2.5 公里,距离凤仪乡政府14.5公里。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耕地137亩,其中人均耕地0.81亩;有林地1266.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4户,有乡村人口257人,其中农业人口257人,劳动力13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2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为主。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8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65万元,占总收入的47.2%;畜牧业收入13.85万元,占总收入的44.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59头,肉牛18头,肉羊15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17万元,占总收入的7.0%;工资性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人(占劳动力的21.5%),在省内务工30人。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7亩(其中:田40亩,地97亩),人均耕地0.81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1266.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9.5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3亩,主要种植苹果,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94.2亩;草地182.5亩;荒山荒地5.2亩,其他面积157.07亩。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玉米、马铃薯,主要销售往省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1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6.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马铃薯特色产业。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64户,村人口257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28人。其中农业人口257人,劳动力13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9人,参合率96.9%;享受低保3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4.5公里。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杨家湾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凤仪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5公里,距离中学14.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3人,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18人。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水利设施差,人畜饮水困难,村内道路交通不方便,农业基础差,儿童上学远.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马铃薯150亩,,养猪100头,牛60头,养鸡700只;劳务输出140人.到"十一五"期未,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的1084元增加到1400元.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通。全村有64户通自来水,有2.5户饮用井水。有64户通电,有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9%和42.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户(分别占总数的23.5%和9.4%)。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5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5辆。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