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概况

墩头村一角

该村隶属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因该村北面是常山江,南面是横向大面积的湖,村庄成为集中在两水域中间的土墩,从而得名墩头村。截至2007年,耕地总面积900亩,大部分都种植柑橘,粮食产量除到豆3吨外,其余均为椪柑,产量约1800吨。交通位于集镇区西面、320国道以北700米处;该村距镇政府3公里,距市区约13公里,地势总体由南、北向中部倾斜,北部偏高;东与彭村村接壤,南与枧陈村隔320国道望,西面为安里村和殿前村,北邻常山江。人口截至2007年,墩头村登记在册的户籍总数为460户,总人口1606人,其中男性804人,女性802人;5岁以下的58人,6~14岁136人,15~64岁1200人,65岁以上212人。按民族划分,汉族1476人,少数民族128人。墩头村共有党员41人,区人民代表1人,村民代表30人,社会治安良好。经济该村村民主要种植柑桔,但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务工,2007年人均收入3875元左右。古迹村内有一座大宗祠,申报市级文物。[1]

2、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墩头村行政隶属该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村名由来村子周围土墩较多,又因建村在“年鼓墩”上,根据地形取名墩头。[2]

3、福建省福安市墩头村墩头村种植油茶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该村现有油茶林面积4860亩。新中国建立后,粮油被列为国家第一类物资,油农垦复油茶林比喻成开发“山上银行”,1957年油茶大丰收,墩头村有1480亩油茶林平均亩产12.6公斤,实现了墩头村平均户产两担油(市担)超过全国产油区最高记录,墩头村被评上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该村党支部书记郑红和当上劳动模范,当年国庆节晋京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周恩来总理题词授予墩头村“绿色油库”的光荣称号。1959年冬,全国油茶生产现场观摩会在墩头村召开。1990年,福安被林业部定为全国53个油茶重点县之一,“绿色油库”墩头村油农在油茶林山上创奇迹,改变油茶“小年换大年”稳产中夺高产,使墩头村开通出“绿色油库”的公路,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说起墩头村油茶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韦驮天将参加天宫瑶池宴会,私自偷吃了一颗蟠桃,恰巧被王母娘娘看见,她很生气,就把韦驮贬下凡尘来到墩头,他将带来的蟠桃核种在这里,并帮高家当长工。冬去春来,蟠桃发芽了,说也奇怪,不到三年,竟长成一片绿色树林。一天晚上,高家主人和韦驮同桌吃饭,夹了一箸无油煮的菜,便责骂其妻为何不用猪油炒菜?韦驮对高家主人深深一拜,说:“感谢东家嫂无油煮菜让我吃素三年,今晚东家嫂不意拿错了菜碗,既泄露了秘密,我也功德圆满。”说完走出屋外,化道五彩祥云上天而去。从那以后,墩头村漫山遍野长出油茶林,叶像茶、果榨油,是天宫蟠桃变成的好食物,雅号“油茶”。从此,墩头村油农就尊韦驮化身当长工为“油茶仙”建宫侍奉,至今香火不断。

至乾隆嘉庆前后期间,在墩头村山下范围一带居住的各姓氏有:王、李、吴、曾、江、陈、龚、徐、刘、杨、蔡、魏等十二姓,分居二十一个自然村,村名:山楼、懒头、粗堆、岗炉、王家山、新根下、莺东潭、田岗、山外尾、粗山、下楼基、坝面、互楼、棋坪、崩东潭、东家岭、上高坑、下高坑、石床、半岗、程家山等地。[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