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驱风散热汤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连翘、牛蒡子(炒研)、羌活、苏薄荷、大黄(酒浸)、赤芍药、防风、当归尾、甘草少许,山栀仁、川芎各等分。
【加减】少阳经,加柴胡;少阴经,加黄连。
【功效】清热降火。
【主治】天行赤热症。目赤痛,或脾肿头重,怕日羞明,涕泪交流,老幼相传。
【制法】上锉。
【用法】白水2钟,煎至1钟,去滓,食远热服。
【附注】驱风散热汤(《眼科临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