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窨院建筑技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 山西 · 运城

文化遗产名称:地窨院建筑技艺

遗产编号:Ⅷ-7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运城市平陆县

遗产级别: 省

详细介绍“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这一民谣,描写的是山西省平陆县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民居──地窨院。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地窖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居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由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逐渐成为分布在晋南、渭北、豫西、陇东等地阳坡台地上的普遍民居院落。窑洞依不同用途分:居住窑、储存窑、牲畜窑、茅厕窑及门洞窑。

地窨院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产物,自产生以来,虽经沧桑巨变,但这种民居文化形式依托于小农耕作经济基础的本质没有改变,居住其中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起居至今仍严格地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礼仪规范,其中保存了十分丰富、完整的历史文化信息。研究地窨院及其相关民俗文化,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及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可以提供直观的实物形态和生动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盖起了砖瓦房,搬出了地窨院,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还坚守在地窨院中,大部分院落已荒芜或造地回填。地窨院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若再不加以关注和保护,也许再过五年、十年,它就会消失殆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