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是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由李·克隆巴赫在1951年提出。它克服了部分折半法的缺点,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方法。
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是心理或教育测验中最常用的信度评估信度工具。
克隆巴赫系数是一套常用的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可靠性的方法,依一定公式估量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作为信度的指标。它克服部份折半法的缺点,是目前社会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指标,它是测量一组同义或平行测“总和”的信度。
克隆巴赫系数公式
α 为信度系数,n 为测验题目数,S2i为每题各被试得分的方差,S2t为所有被试所得总分的方差。
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 0.80 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 0.35 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