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戏——邢台弦子腔 (邢台丝弦)
大约在明初,丝弦就已经流行于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北起保定,南至邯郸,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开始,它在民间走乡串镇,结伙搭班,后与老调同台演出,又受昆腔及河北梆子的影响,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四个支派:北路、中路、南路、西路。并出现了一批有声望的演员,如北路的周福才,中路的刘魁显,南路的朱永来(沙河县褡裢镇人),西路的平山红等,行当齐全,剧目丰富,成为我省地方戏曲中较大的剧种之一。活动在我区的是南路丝弦,也叫做"弦子腔",这是因为它最初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种叫做"弦子"的小琵琶,故而得名。它曾遍及全区,并扩展至河南、山西等邻省。
丝弦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每句末尾用"二本腔"(即"小嗓")演唱,行腔婉转,别具一格。我区平乡县丝弦剧团演出的《小刀会》、《杨门女将》等戏的选场和选段,曾在中央及省电台播送过,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