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儒学”是对当代著名儒家、哲学家蒙培元先生的思想学术的一种概括。蒙先生在其专著《情感与理性》(2002)及其一系列论文中指出,中国哲学、尤其儒家哲学乃是“情感哲学”;认为“情感……是儒学理论的出发点”、“儒家始终从情感出发思考人生问题,‘存在’问题,并由此建立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据此,蒙先生提出了“人是情感的存在”的重要命题。因此,学界称蒙先生的思想学术为“情感儒学”。
最早提出将蒙先生思想概括为“情感儒学”的是黄玉顺教授;随后,青年学者崔发展博士写了一篇文章《儒家形而上学的颠覆——评蒙培元的“情感儒学”》(载易小明主编《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认为蒙先生的“情感儒学”是真正的“回到孔子”。这是首次在正式文献中出现“情感儒学”的概括。继而是黄玉顺等主编的《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该书中辟有“蒙培元‘情感儒学’研究”专栏,收入五篇专题研究蒙先生“情感儒学”的文章。
“情感儒学”这个概括,如陈来教授所说,得到了蒙先生的“首肯”(参见黄玉顺等主编《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中陈来所做的主题发言、该书的后记,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其实,黄玉顺提出的“生活儒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于蒙先生的“情感儒学”的一种“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