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Semperoper Dresden) ,是德国极重要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为萨克逊皇家歌剧院。这座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歌剧院,使德累斯顿一举成为音乐的中心。其中德国交响乐团,演出歌剧时改称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1548年创建于德累斯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
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简介剧院名称: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Semperoper Dresden)
开工日期:1838年
竣工日期:1841年
所在地:德国Dresden
设计师:Gottfried Semper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838~1841年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铁、拱及木结构
风格:德国新文艺复兴式建筑
该歌剧院有2000个座位,首演很多著名歌剧,如瓦格纳的《黎恩济》(1843年)和《唐豪森》(1845年);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1905年)、《玫瑰骑士》(1911年)和《沉默的女人》(1935年)。1945年被炸毁后,剧院改在市政厅继续演出,1948年重建,减至1131个座位。肯佩、康维奇尼、苏伊特纳、桑德林、库尔茨、布罗姆施泰特等曾先后担任指挥。1816年韦伯(CarlMariavonWeber)接任经理,并予整顿改组,而极力注重德国歌剧的演出。
战争历史德累斯顿市,在未遭美英空军的地毯式轰炸夷为平地之前,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优雅迷人的古建筑,价值连城的艺术珍藏,令这座昔日萨克森选帝侯的都城,名闻遐迩。从17世纪开始,一代代萨克森选侯,在慈文阁宫的画廊里,收藏他们辛苦搜罗到的名画,其中就有那幅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以及出自达·芬奇、伦勃朗之手的稀世珍品。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早在我国明代时,就已创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全欧洲的古老剧院,几百年来,以次焚毁,保留至今的,原就寥寥无几。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仍旧难逃几次席卷欧洲的战火的劫难。
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尤其到二战之前,军事技术已是突飞猛进,无论炸弹的破坏力,还是飞机的载重力,都远逾前代。一个军工厂,或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大教堂,只消一枚重磅炸弹,就可让它化为灰烬。并且二战中大规模装甲兵团的纵深作战,使战争无分前方后方,一些城市为要保住自己的名胜古迹,只好宣布为“不设防的城市”。
然而丧心病狂的希特勒,竟悍然宣称,“第三帝国以东,不存在有全人类价值的文化财产”,于是纳粹便在前苏联、东欧各地,放手毁灭艺术古迹,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德国人可能万万没想到,随着战局逆转,柏林、汉堡、慕尼黑,连带着意大利和法国占领区内的众多城市,也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其中尤以德累斯顿的悲剧最为惨不忍睹。
本来在空袭德国时,如何划分军用、民用目标,1943年盟国在卡萨布兰卡已有协议,但是英美空军,向来未加理会。1945年2月,战争行将结束之时,两国的空军,联手协作,于13日到14日间,用一通不分青红皂白、铺天盖地的狂轰滥炸,将德累斯顿这座“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化为一片焦土。
伤亡是极为惨重的。一夜之间,就有12万德累斯顿人死于非命,这个数字,比遭核弹袭击的长崎还多出一半。德国的文明,本来已被希特勒在精神上戕害得奄奄一息,至此又由美英的飞机,从物质上加以彻底的毁灭。
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像这种摧毁和平城市的行径,从军事角度来看,并无多大意义,是历史学家早有定论的。当时在美国空军里服役的作家库特·冯尼古特,战后成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主将,也禁不住写了一部有名的小说《屠宰场五号》,以荒诞科幻和讽刺寓言的手法,谴责这次滥杀无辜、毁灭文明的行为。
轰炸过后,德累斯顿市内所有的剧院,无一幸免。国家歌剧院内部的设施,已经损坏殆尽。而剧院中与艺术、技术相关的人员,更是早在半年前,已被法西斯强制投人工厂之中了。
建筑历史战后德累斯顿由原苏联占领,并成为原东德的地区首府。德国人勤勉有加,一心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虽然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一度迁往布兰巴赫,但到轰炸过后5个月时,已经有音乐会演出了。更加难得的是,政府对恢复文化活动,支持得不遗余力。市政府甚至将市政大厅挪出来,供歌剧院使用。到8月份,战后第一出歌剧,莫扎特清新、明朗、乐观的《费加罗的婚礼》就在这里上演了。
1948年,有1131个座位的戏剧院(Schauspielhaus)率先修复完工,这一年的9月22日,又恰逢国家交响乐团创立400周年,剧院在庆贺乔迁之喜的同时,也演了一场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专门替全世界乐团里岁数最大的寿星祝寿。剧院传统上的旅行演出和唱片灌制,此后不久也完全恢复。
但是老剧院的重建工作,却迟迟不见动静。直到1976年,才有一项修建计划公布,翌年便开始动工,又过了8年,也就是剧院被毁40年之后,一座新的歌剧院,又再次屹立于市内的戏剧广场上。
这座新剧院,完全按1878年桑珀尔剧院的原貌修复,从外貌上看,是新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宏伟壮丽,富于古典气息。当然,80年代重修的剧院,其内部设施,总要经过一番复杂的技术改造,使它的功能更加现代化。新剧院能容纳观众1310人。
1985年2月13日,德累斯顿毁城40周年这一天,新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揭幕启用仪式,用来在庆典上演出的曲目,是韦伯的《魔弹射手》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
韦伯和理查·施特劳斯,在德累斯顿市的历史上,都是极有影响的人物。韦伯是德国音乐风格的开创者。1817年,他出任德累斯顿的宫廷乐长,全权负责艺术与行政两方面的工作。并且奉命在音乐风格上,要另辟蹊径,于意大利式样之外,创立德国歌剧自己的风格。
其时意大利虽然四分五裂,国势衰微,但在艺术界,它是不折不扣的主流文化。便是现在,来自意大利的优秀艺术家,仍广为各国欢迎,像现在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的指挥,就是来自意大利的西诺波利。
因而从1667年德累斯顿市建成第一座剧院时起,到1719年,为了萨克森王子与奥地利公主联姻,而在慈文阁修建大歌剧院,意大利的风格,一直走红。德累斯顿市,也得了个“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称号。
可想而知,韦伯的改革,对那些世代受聘于此的意大利人来说,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他在德累斯顿创作的剧作,全在外地首演,不是柏林、维也纳,就是伦敦,可见他受的排挤。1826年,韦伯在伦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德国的歌剧,在他手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还是他的一个信徒——瓦格纳。
韦伯去世15年后,格特弗里德·桑珀尔替德累斯顿营造的第一座皇家歌剧院正式启用。剧院特为约写的首演剧目,就是瓦格纳的《黎恩济》。1843年,瓦格纳当上了宫廷乐长,他在德累斯顿首演了自己的《漂泊的荷兰人》和《唐豪瑟》,还写出了《罗恩格林》与《纽伦堡的名歌手》草稿。
1911年,剧院首演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四方观众,无不想先睹为快,以至于专门从柏林发了一列到德累斯顿的火车。这部歌剧,后来成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作品。
然而名高有时也足以贾祸。施特劳斯地位崇高,大家公认他是瓦格纳的继承人,而纳粹党人又对瓦格纳崇拜得五体投地,所以1933年法西斯一上台,不由分说,就任命他当了国家音乐总监。但他在纳粹看来也有嫌疑:施特劳斯有个至亲——他的儿媳是犹太人。而他又与犹太裔的大作家茨威格合作密切。
1935年,施特劳斯与茨威格合写的《沉默的女人》在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上演,引起了一番纠纷。施特劳斯强令剧院里掌权的纳粹分子,在节目单上印上茨威格的名字,结果这出剧只演了4场,就给拿下来了。
茨威格后来流亡南美,绝望自杀。而施特劳斯毕竟德高望重,只是连带罢官,并且受到监视而已。这对他来说,是福非祸——战后的调查中,他得以免受追究。
1945年,已入垂暮之年的施特劳斯,又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在信里写道:“我感到绝望。”因为:“我的美丽的德累斯顿、魏玛、慕尼黑全部不复存在了!”
20年后,在废墟上兴建起来的德累斯顿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典,庆祝施特劳斯的百岁冥诞,而且战后的国家歌剧院,不但恢复了昔日的风彩,也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艺术水平。施特劳斯泉下有知,也可略感欣慰了。
建筑特征
主要特征德累斯顿歌剧院的外立面由三层(外观上)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拱廊和壁柱构成,最上一层向内收入,形成二层顶部有屋顶平台的外观特征。类似柏林皇家剧场的形体构成手法,建筑主体的两侧“插入”了两个折衷风格的古典神庙(希腊或者罗马)。德累斯顿歌剧院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平面(观众厅外侧轮廓为弧形)直接反映了观众厅和其外侧休息厅的形状。这一特征,使德累斯顿歌剧院在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建造及维修
德累斯顿歌剧院,是德国极重要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为萨克逊皇家歌剧院。该院迄19世纪中叶,仍以演出意大利歌剧为主。 1816年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接任经理,并予整顿改组,而极力注重德国歌剧的演出。
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1841年,该公司兴建一歌剧院。1843年10月20日,瓦格纳的杰作《里恩济》(Rienzi)首次在德累斯顿歌剧院公演。翌年1月2日,该院在瓦格纳指挥下,又予其杰作《漂泊的荷兰人》一剧首次演出。自1843年起,瓦格纳任该院指挥6年,是该院艺术复兴的主要动力。
[1][2][3]1869年歌剧院被一场火灾焚毁,后根据原样重建。1878年, 在布什(Fritz Busch)的艺术指导之下,德累斯顿歌剧院成为德国最进步的歌剧院之一,与欧洲各歌剧院相比,毫不逊色。
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该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部分被毁。重建之后,于1948年9月22日,演出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费黛里奥》 (Fidelio),阿彭(Appen)为新任艺术指导,凯尔贝特(J. Keilberth)为音乐指导。1950年,由肯佩(R.Kempe)接替,战后重整其歌剧声威与荣誉。
城市风貌德国的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台湾音译为德勒斯登)是德国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于德国的东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离捷克边界仅30千米,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千米,北面距离德国首都柏林200千米,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千米。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约50万(200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在历史上,德累斯顿曾长期是萨克森王国的都城,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加上此后东德40年的统治,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并运用西部的资金恢复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历史遗迹,再度成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 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 “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演出历史主要演出:理查·施特劳斯(R.Strauss)的歌剧大部分都在该院上演,其他在此首演的著名歌剧有: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卡地亚克》(Cardillac)、沃夫·费拉里(Wolf—Ferrari)的《医生之爱》 (L'Amore Medico Dec,4,1913)、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的《浮士德》 (Doktor Faust 1925)、萧克(Othmar Schoeck)的《彭特西利亚》(Fiihrer durch Penthesileal928)、多纳伊(Ernst von Dohndnyi)的《汤特·西蒙纳》(Tante Simona 1912)等歌剧的杰作。
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迄19世纪中叶,仍以演出意大利歌剧为主。1816年韦伯(CarlMariavonWeber)接任经理,并予整顿改组,而极力注重德国歌剧的演出。
1841年,该公司兴建一歌剧院。1843年10月20日,瓦格纳的杰作《里恩济》(Rienzi)首次在德累斯顿歌剧院公演。翌年1月2日,该院在瓦格纳指挥下,又予其杰作《漂泊的荷兰人》一剧首次演出。自1843年起,瓦格纳任该院指挥6年,是该院艺术复兴的主要动力。
1869年歌剧院被一场火灾焚毁,后根据原样重建。1878年,在布什(FritzBusch)的艺术指导之下,德累斯顿歌剧院成为德国最进步的歌剧院之一,与欧洲各歌剧院相比,毫不逊色。
理查·施特劳斯(R.Strauss)的歌剧大部分都在该院上演,其他在此首演的著名歌剧有:亨德密特(PaulHindemith)的《卡地亚克》(Cardillac)、沃夫·费拉里(Wolf—Ferrari)的《医生之爱》(L'AmoreMedicoDec,4,1913)、布索尼(FerruccioBusoni)的《浮士德》 (DoktorFaust1925)、萧克(OthmarSchoeck)的《彭特西利亚》 (FiihrerdurchPenthesileal928)、多纳伊(ErnstvonDohndnyi)的《汤特·西蒙纳》 (TanteSimona1912)等歌剧的杰作。
该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部分被毁。重建之后,于1948年9月22日,演出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的《费黛里奥》 (Fidelio),阿彭(Appen)为新任艺术指导,凯尔贝特(J.Keilberth)为音乐指导。1950年,由肯佩(R.Kempe)接替,战后重整其歌剧声威与荣誉。
剧院的现任音乐指导是:汉斯·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