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
德国国家馆[1]
“严思”、“燕燕”——两位特殊的虚拟讲解员,将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有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的“人文花园”、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各种德国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2]
展馆解读建筑外观
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展示内容“动力之源”展厅顶端悬挂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进入大厅的参观者将被分为两组一起呼喊。金属球将移向呼声更大更整齐的那组,并变化其球面的图案和色彩。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的过程。[2]
亮点虚拟解说员“严思”和“燕燕”两个虚拟讲解员——德国青年“严思”和中国女孩“
德国国家馆燕燕”,与参观者在展厅内互动。搬来一座“海港新城”豁然开朗,隧道末端出现了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四射。人们好似跃出水面一般,眼前忽然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指向未来的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蓝天白云,海鸥翱翔,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建筑群。“动力之源”寻谜底“活力广场”是一处大厅,同时也是等候厅。这里呈坡型层层向上伸展着,透过一扇巨大的窗口及其半透明的墙外膜向外望,上海的蓝天和展馆前的小广场尽收眼底。
大事记2007年5月22日
德国国家馆韩正会见德国汉堡市长
2008年5月22日
德国馆设计方案亮相
2008年11月15日
德国馆开工建设
2009年7月8日
德国馆封顶
2009年7月10日
德国驻沪总领事访问世博局
相关信息参展历程2008年5月22日,德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宣布将以独立展馆的形式参展上海世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呈现一座“和谐都市”。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与上海世博会德国展区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华君铎会签合同。
签约完毕,德国方面揭开了德国国家馆的神秘面纱。这座命名为“和谐都市”的展馆,以一些典型的都市生活空间和设施展示德国的城市生活。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德国制造”产品解决都市问题的方案。德国展馆期望表达都市生活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共性与个性、工作与休闲,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德国馆位于卢浦大桥附近的黄浦江南岸,与瑞士、法国和波兰馆相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展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主要展区是由三个被底座支撑起来而呈悬浮状建筑体和一个锥体形状建筑物组成。这个锥体形状建筑物将是一个特别舞台,上演德国展馆最精彩的一项娱乐活动——“动力之源”。据悉,德国展馆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启动建设。
在虚拟展馆解说员“严思”和“燕燕”的带领下,现场观众将参与一个互动活动。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之源”的参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德国展馆的参观者共同经历着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2008年11月15日上午,在世博园区卢浦大桥黄浦江南岸,德国馆正式破土动工,成为第一批接手展馆地基并动工的国家。德国政府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等为德国馆奠基牌揭幕。德国驻沪总领事海盾、德国展区副总代表卜布、德国馆馆长费特等参加奠基仪式。
德国馆的建筑体外部由一层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包装起来,展馆的四大建筑主体悬架于和谐都市展厅入口所在的底层区域。展馆设计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题两大部分组成。参观者游历和谐都市之旅从展馆底层起落有致的自然景园开始。前往展厅入口的路也是等候区。这一路整个就像走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入口在展馆一层的斜坡景区内,通往展馆城区展厅的大门在此为参观者打开。穿过一条隧道,参观者便踏进了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都市生活的体验空间。
2009年7月8日,名为“和谐都市”的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举行封顶加冠仪式。德国政府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德国驻沪总领事海盾、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等出席了仪式。
封顶仪式上,德国馆建筑设计师还介绍了展馆应对高温的一个“秘密武器”。德国馆的外墙使用的是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其表层织入了一种金属性的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可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世博会结束后,德国馆总共约1.2万平方米的这种革新性建筑布料可被再利用,例如,改制为小块遮阳罩,加工制成提包等。
参观者将游历不同的城区空间:工作与思考的、休闲与修养的,以及居住、文化活动、公共活动的空间等等。展馆设计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题两大部分组成。参观者从展馆底层错落有致的自然景园开始,一路就像走迷宫一样,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踏进都市内设计奇妙的体验空间。迎来第一百万名参观者2010年6月20日德国馆的参观者总数突破百万大关。德国馆政府副总代表卜布博士与德国馆馆长费熙婷、科隆博览会国际有限公司总裁范德伦一起,将荣誉证书颁给德国馆的第一百万名参观者。这名幸运者得到了来自德国馆的“大礼包”:一枚珍贵的德国馆徽标、一份世博专版的德国旅游指南和一个印有“和谐都市”图样的世博专用杯,并得到了一张德国餐厅的用餐券。[3]德国馆还为姜金元一家四人安排了专人全程解说及陪同。
姜金元来自江苏太仓,这已经是姜金元一家第三次来世博园了,前两次都没有来得及来德国馆,所以这一次特意进园直奔德国馆。一个小时的参观之后,姜金元一家在德国馆餐厅就座,在德国啤酒和猪肘的“陪伴”下愉快地结束了这次德国馆之旅。[4]名人到访每日进出德国馆的除了有不计其数的中国参观者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团、政府官员、国家元首、演员或建筑师。一位来自德国交通部的参观者在厚厚的嘉宾名录中这样写道:“这是本次世博会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展馆了,让我倍感着迷的是参观德国馆的参观者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的热情。这是展示德国的很好的窗口。”此外,瑞典的古斯塔夫国王、德国建筑师冯格尔坎、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海德曼、电影明星张曼玉等,也在嘉宾名录中留下了自己的感言和祝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