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籍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农村户籍制度即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区域农村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移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并进行管理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的农村户籍制度古已有之。目前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作出了贡献,但也有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在: 剥夺了农民平等分配国家资源的机会;限制了农民进城创业,阻碍了农民增收致富;使农民的就业选择空间受到严重限制;阻碍了农民素质提高,导致其“能力”或人力资本的困贫。因此,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二元结构的农村户籍制度以及附加在其上的各种限制性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道路。[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