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正卯
少正卯这个人物出现在典籍中,最早应该是《荀子·宥坐》第二十八篇,里面提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也就是说,孔子在鲁国由司寇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就杀死当时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鼓吹邪说,哗众取宠,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后来的《尹文子》、《说苑》、《孔子家语》等书,都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孔子杀了少正卯。
然而,南宋朱熹认为,孔子并没有杀少正卯。此说一出,许多学者表示赞同。其主要理由是:一,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成书早于《荀子》的《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都没有提到这件事,而且《左传》、《国语》往往对孔子有所诬罔,也不提此事,可见历史上没有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二,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七天,以一个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三,孔于提倡仁,坚决反对轻易杀人,当鲁大夫提出“杀无道以就有道”的想法时,孔子表示反对。杀少正卯一事,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相吻合。
孔子诛少正卯事被考证为非,具可参崔述《洙泗考信录》、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论证甚详。史记中谬误、可疑之处,何止《孔子世家》一文?至于《孔子家语》,更是汉朝庸儒窜撮而成,后人一引再引,遂以为是。春秋之际,诸侯杀一大夫亦大难事,何况以大夫诛大夫,更何况以七日之速诛之?此事《春秋》不载,《左传》不论、《论语》不传。再读申韩之作,用语极其相近,譬如一人或一党之惯用语、口头禅,另一人、另一党不用,信乎刑名之徒扣“屎帽子”于孔夫之也!然诛或未诛,非予所关注。予所惊愕者,乃为从文中隐见文革之余绪。陈寅恪曰:“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呜呼,吾国最大之人格分裂,其根莫不由于阶级、唯物学说起,此学说不仅杀、而且诛心,多少才智之士颠沛流离、人头落地,遂至于士子噤口不言,文化元气斫伤殆尽。殷鉴不远,王动兄得无深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