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曼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N. Gregory Mankiw

N·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1958年2月3日-),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不足30岁的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曼昆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白宫的经济顾问,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

曼昆的成名是他的菜单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提出这一理论的论文《小菜单成本与大经济周期:一个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已成为经典。曼昆在1998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也已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高度评价,《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运用娴熟,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曼昆来说,这些手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具。他的成名,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三十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纷纷登场,互相争论,要夺取经济学主流的王冠。在这一百家纷争的时期,曼昆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大量吸收倾向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走近曼昆的世界(http://finance.sina.com.cn/financecomment/20040820/1704964650.shtml)

——王一江

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已经出版。他的出版商用钱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曾为该书预支了百万美元的稿费。

曼昆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14年前,当他刚完成博士学业,在哈佛大学开始任教时,我有幸修了他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当时的同班同学中,有现已在中国经济学者中享有盛名的许成钢、李稻葵、胡祖六、樊钢等人。那时,曼昆刚20多岁,比班上多数同学还年轻。时隔不久,不足30岁的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运用娴熟,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曼昆来说,这些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具。他的成名,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三十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纷纷登场,互相争论,要夺取经济学主流的王冠。在这一百家纷争的时期,曼昆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大量吸收倾向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曼昆随和的个人作风,也给哈佛相当严肃的师生关系吹进了一缕新风,使他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有一个毛病,说话快如飞簧,即使美国学生也难以听懂和跟上他说的内容。这也许是因为他的思维速度太快,以至于表达总难以跟上。他开玩笑说,自己是“残废人”,不能控制自己说话的速度。在课堂上,当学生问到他不熟悉的问题时,他从不讳言自己对某个问题缺乏研究,无法回答。

在选他的课时,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很想请你吃饭,可惜哈佛给我的工资太低……。”于是,我们一起去吃了顿午饭,然后各掏各的腰包,付了饭钱。这是我在美国首次领教“没有免费午餐”的含义。1998年,我在一次会议期间,碰到了已是百万富翁的曼昆,便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是否已付得起我的一顿饭钱了?”他停顿了片刻,脸上带着半是天真、半是无赖般的笑容回答说: “哈佛付给我的工资还是太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