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厄同(Phaethon)
太阳神赫利俄斯与海洋女神克吕墨涅(Clymene)之子
但自从阿波罗被崇拜成太阳神后,后期神话中一些诗人则把他错误地写成是阿波罗之子
其实他并非是阿波罗之子,而是赫利俄斯之子。
在施瓦布 著的希腊神话中就把法厄同错误的写成是阿波罗的孩子
故事如下:
太阳神的宫殿,是用华丽的圆柱支撑的,镶着闪亮的黄金和璀璨的宝石。飞檐嵌着雪白
的象牙,两扇银质的大门上雕着美丽的花纹和人像,记载着人间无数美好而又古老的传说。
一天,太阳神福玻斯的儿子法厄同跨进宫殿,要找父亲谈话。他不敢走得太近,因为父亲身
上散发着一股炙人的热光,靠得太近他会受不了。
福玻斯穿着古铜色的衣裳。他坐在饰着耀眼的绿宝石的宝座上,在他的左右依次站着他
的文武随从。一边是日神、月神、年神、世纪神等;另一边是四季神:春神年轻娇艳,戴着
花项链;夏神目光炯炯有神,披着金黄的麦穗衣裳;秋神仪态万千,手上捧着芬芳诱人的葡
萄;冬神寒气逼人,雪花般的白发显示了无限的智慧。有着一双慧眼的福玻斯正襟危坐,正
要发话,突然看到儿子来了。儿子看到这天地间威武的仪仗正在暗自惊讶。
“什么风把你吹到父亲的宫殿来了,我的孩子?”他亲切地问道。
“尊敬的父亲,”儿子法厄同回答说,“因为大地上有人嘲笑我,谩骂我的母亲克吕墨
涅。他们说我自称是天国的子孙,其实不是,还说我是杂种,说我父亲是不知姓名的野男
人。所以我来请求父亲给我一些凭证,让我向全世界证明我确是你的儿子。”
他讲完话,福玻斯收敛围绕头颅的万丈光芒,吩咐年轻的儿子走近一步。他拥抱着儿
子,说:“我的孩子,你的母亲克吕墨涅已将真情告诉了你,我永远也不会否认你是我的儿
子,不管在什么地方。为了消除你的怀疑,你向我要求一份礼物吧。
我指着冥河发誓,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法厄同没有等到父亲说完,立即说:“那么请你首先满足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吧,让我有
一天时间,独自驾驶你的那辆带翼的太阳车!”
太阳神一阵惊恐,脸上流露出后悔莫及的神色。他一连摇了三四次头,最后忍不住地大
声说:“哦,我的孩子,我如果能够收回诺言,哪该多好啊!你的要求远远超出了你的力
量。你还年轻,而且又是人类!没有一个神敢像你一样提出如此狂妄的要求。因为除了我以
外,他们中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在喷射火焰的车轴上。我的车必须经过陡峻的路。即使在
早晨,马匹精力充沛,拉车行路也很艰难。旅程的中点是在高高的天上。当我站在车上到达
天之绝顶时,也感到头晕目眩。只要我俯视下面,看到辽阔的大地和海洋在我的眼前无边无
际地展开,我吓得双腿都发颤。过了中点以后,道路又急转直下,需要牢牢地抓住缰绳,小
心地驾驶。甚至在下面高兴地等待我的海洋女神也常常担心,怕我一不注意从天上掉入万丈
海底。你只要想一下,天在不断地旋转,我必须竭力保持与它平行逆转。因此,即使我把车
借给你,你又如何能驾驭它?我可爱的儿子,趁现在还来得及,放弃你的愿望吧。你可以重
提一个要求,从天地间的一切财富中挑选一样。我指着冥河起过誓,你要什么就能得到什
么!”
可是这位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改变他的愿望,可是父亲已经立过神圣的誓言,怎么办
呢?他不得不拉着儿子的手,朝太阳车走去。车轴、车辕和车轮都是金的。车轮上的辐条是
银的,辔头上嵌着闪亮的宝石。法厄同对太阳车精美的工艺赞叹不已。不知不觉中,天已破
晓,东方露出了一抹朝霞。星星一颗颗隐没了,新月的弯角也消失在西方的天边上。现在,
福玻斯命令时光女神赶快套马。女神们从豪华的马槽旁把喷吐火焰的马匹牵了出来,马匹都
喂饱了可以长生不老的饲料。她们忙碌地套上漂亮的辔具。然后父亲用圣膏涂抹儿子的面
颊,使他可以抵御熊熊燃烧的火焰。他把光芒万丈的太阳帽戴到儿子的头上,不断叹息地警
告儿子说:“孩子,千万不要使用鞭子,但要紧紧地抓住缰绳。马会自己飞奔,你要控制它
们,使它们跑慢些。你不能过分地弯下腰去,否则,地面会烈焰腾腾,甚至会火光冲天。可
是你也不能站得太高,当心别把天空烧焦了。上去吧,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抓住缰绳
吧!或者——可爱的儿子,现在还来得及重新考虑一下,抛弃你的妄想,把车子交给我,使
我把光明送给大地,而你留在这里看着吧!”
这个年轻人好像没有听到父亲的话,他嗖的一声跳上车子,兴冲冲地抓住缰绳,朝着忧
心忡忡的父亲点点头,表示由衷地感谢。
四匹有翼的马嘶鸣着,它们灼热的呼吸在空中喷出火花。马蹄踩动,法厄同让马儿拉着
车辕,即将启程了。外祖母忒提斯走上前来,她不知道外孙法厄同的命运,亲自给他打开两
扇大门。世界广阔的空间展现在她的眼前。马匹登上路程飞速向前,奋勇地冲破了拂晓的雾
霭。
马匹似乎想到今天驾驭它们的是另外一个人,因为套在颈间的辄具比平日里轻了许多,
如同一艘载重过轻、在大海中摇荡的船只,太阳车在空中颠簸摇晃,像是一辆空车。后来马
匹觉察到今天的情况异常,它们离开了平日的故道,任性地奔突起来。
法厄同颠上颠下,感到一阵颤栗,失去了主张,不知道朝哪一边拉绳,也找不到原来的
道路,更没有办法控制撒野奔驰的马匹。当他偶尔朝下张望时,看见一望无际的大地展现在
眼前,他紧张得脸色发白,双膝也因恐惧颤抖起来。他回过头去,看到自己已经走了很长一
段路程,望望前面,路途更长。他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是呆呆看着远方,双手
抓住缰绳,既不敢放松,也不敢过分拉紧。他想吆喝马匹,但又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惊慌之
余,他看到星星散布在空中,奇异而又可怕的形状如同魔鬼。他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不由自
主地松掉了手中的缰绳。马匹拉动太阳车越过了天空的最高点,开始往下滑行。它们高兴得
索性离开了原有的道路,漫无边际地在陌生的空中乱跑,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有时几乎触
到高空的恒星,有时几乎坠入邻近的半空。它们掠过云层,云彩被烧烤得直冒白烟。后来,
马儿又漫不经心地拉着车,差点撞在一座高山顶上。
大地受尽炙烤,因灼热而龟裂,水分全蒸发了。田里几乎冒出了火花,草原干枯,森林
起火。大火蔓延到广阔的平原。庄稼烧毁,耕地成了一片沙漠,无数城市冒着浓烟,农村烧
成灰烬,农民被烤得焦头烂额。山丘和树林烈焰腾腾。据说,黑人的皮肤就是那时变成黑色
的。河川翻滚着热水,可怕地溯流而上,直到源头,河川都干涸了。大海在急剧地凝缩,从
前是湖泊的地方,现在成了干巴巴的沙砾。
法厄同看到世界各地都在冒火,热浪滚滚,他自己也感到炎热难忍。他的每一次呼吸好
像是从滚热的大烟囱里冒出来似的。他感到脚下的车子好像一座燃烧的火炉。浓烟、热气把
他包围住了,从地面上爆裂开来的灰石从四面八方朝他袭来。最后他支持不住了,马和车完
全失去了控制。乱窜的烈焰烧着了他的头发。他一头扑倒,从豪华的太阳车里跌落下去。可
怜的法厄同如同燃烧着的一团火球,在空中激旋而下。最后,他远离了他的家园,广阔的埃
利达努斯河接受了他,埋葬了他的遗体。
福玻斯目睹了这悲惨的情景,他抱住头,陷于深深的悲哀之中。
水泉女神那伊阿得斯同情这位遭难的年轻人,埋葬了他。可怜他的尸体被烧得残缺不
全。绝望的母亲克吕墨涅与她的女儿赫利阿得斯(又叫法厄同尼腾)抱头痛哭。她们一连哭
了四个月,最后温柔的妹妹变成了白杨树。她们的眼泪成了晶莹的琥珀。
关于法厄同的艺术作品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写有悲剧作品,今存残片。
罗马作家奥维德的《变形记》。
但丁的《神曲·天堂篇》
《圣经·以赛亚书》第14章里诅咒骄傲的巴比伦国王“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从天坠落......”,可能是借用了法厄同的神话。
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有以此为主体的交响诗一首。
法厄同行星1766年,德国一位叫提丢斯(J.D.Titius,1729—1796)的中学教师,为了使学生便于记住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想通过不断拼凑数字来建立一个简单的算术关系。他惊奇得发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有个巧妙的数据联系,提丢斯-波得定则 由此发现。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片巨大的空旷地带,宽约3.7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十分引人注目。早在18世纪中叶,天文学家们就执著地认为,那个地带绝不可能空空荡荡,应该有一颗大行星在运行。然而,一次次的探寻都落空了……
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1801年元旦之夜,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尔摩天文台台长皮亚齐(G.Piazzi,1746—1826)发现在离太阳2.77天文单位处有一颗行星。他根据神话命名的习惯,把它称为谷神星(Ceres),这是他老家西西里的守护女神,专司粮谷和农业。不过皮亚齐在高兴之余未免有些许遗憾:这颗行星比月球还小得多。“抓到的只是条小鱼儿,大鱼在哪里呢?”他仰望星空,喃喃自问。
20世纪初期,用突发的宇宙事故来解释太阳系起源的种种灾变说风行一时。前苏联的一些天文学家也对奥伯斯“爆炸说”入了迷,其中有个叫萨伐利斯基(Е.Ф.Саваренский,1911—1980)的,还把假想中的这颗X行星命名为法厄同(Phaethon)。在古希腊神话里,法厄同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和大洋女神克吕墨涅(Clymene)的私生子,一位任性而好强的美少年。法厄同不听规劝,驾着父王的太阳车在天空横冲直撞,扰乱了天庭的秩序,险些使整个世界起火焚毁。主神宙斯(Zeus)见状,旋即用巨雷把他击毙,才使世界幸免于难。在希腊语里,法厄同是“熊熊燃烧”的意思。
在萨伐利斯基等人看来,法厄同行星是被击碎的,这是在奥伯斯爆炸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碰撞说”。萨伐利斯基计算了这颗行星的可能大小和质量。据估计,它原来的直径有6000公里,质量是地球的十五分之一,比火星略小。内部结构从外往里分为如下5层:玄武岩壳层,结晶状橄榄石岩层,玻璃质橄榄石岩层,铁硅包壳层和铁镍核心。这是从陨石分析中推测出来的。
他们无法知道“宙斯的巨雷”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两颗行星相撞,也许是从太阳系外飞来的什么东西,或者是大彗星撞上了,都有可能。萨伐利斯基认为,法厄同在击碎时引起大火,但坚硬的玄武岩外壳没有熔化,只是碎裂成许许多多大小不一、棱角毕露的碎块。后来果然发现不少的较小天体,形状都极不规则,如1620号小行星甚至是长条形,长度是宽度的4~5倍。这些事实对碰撞说十分有利。他还认为,法厄同粉碎后内部物质分解成很细微的尘埃云。开始时尘埃云的温度较高,经膨胀而很快冷却和硬化,其中硅酸盐成分冷凝成了球粒状的陨石,有的经相互碰撞吸积而长大为星子,有的成为流星物质。
爆炸说和碰撞说的拥护者当中不少人还认为,太阳系中有些行星和卫星的不规则运动和异常现象,都是同一原因引起的:X行星的巨大碎块撞击了金星、天王星和冥王星,使它们改变了原有的自转方向;使一些卫星逆向运行;轨道倾斜角和偏心率变大等等。
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柯伊伯(G.P.Kuiper,1905—1973)是碰撞说的创始者之一。他认为,小行星是由5~10颗原行星碰撞碎裂而成的。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区域里,物质密度之所以特别小,是由于木星掠夺造成的,没有形成大行星的可能,只能形成一些小行星。他对小行星进行统计,发现半径小于10公里的小行星,数目与半径的关系大致符合由碰撞形成碎片的经验公式。小行星相互碰撞,形成更小的小行星和固体碎块的大量流星体,所以形状不一、成分各异。而观测所见较大的小行星,是没有碰碎反而吸积长大的天体。
柯伊伯学说得到不少人支持,阿塞拜疆天文学家萨弗隆诺夫(В.С.Сафронов)认为,类似谷神星、智神星那样大小的“中介天体”,在那个区域原来不止数十个,“诸侯混战”的结果,除了留下四个堪称“四大金刚”的最大小行星,其他统统土崩瓦解,甚至粉身碎骨了。
是4亿年前星球大战的遗迹吗
美国费米核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科学家,对法厄同行星的假说很感兴趣。他们对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中所含的同位素氦4、氩40进行了测定,发现这些元素不到地球上的10%,按计算它们只有4亿年左右的年龄。地球年龄在46亿年左右,这些陨石竟会那么年轻吗?显然不会。他们认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4亿年前发生过一次大爆炸,把岩石中以前积存起来的氦4和氩40都驱散了。
前苏联有位天文学家甚至认为,4亿年前法厄同爆炸不是天灾造成的,而是源于“法厄同人”之间的星球核大战。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在宇宙中绝非是独一无二的极偶然现象。只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宇宙物质经由漫长岁月的进化而产生生命,并发展出高级的理性生物,是符合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他推测,在4亿年前,当地球上刚进化到有爬行类动物时,“法厄同人”早已发展到比今天地球文明还要高级得多的阶段,他们已掌握核技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法厄同人”处于相互敌对之中,在一次互相残杀的星球大战中,双方都昏了头,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动用了可怕的氢弹。氢弹大战引起失控的链式反应,使法厄同海洋中的氢也点火聚变,就像成千上万颗氢弹在异常剧烈地爆炸。终于,法厄同在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中被炸成无数碎片,成为小行星和陨星群。最有趣的是,这位天文学家甚至认为,那种密度最小的含碳球粒陨石,是法厄同带有生命痕迹的最外壳层物质,因为在其中发现有水分、氨基酸、碳化物,甚至还有钻石!
真是一语惊天下!现在看来,这个似乎是故弄玄虚以哗众取宠的假说,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从中折射出一个正直科学家对当时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疯狂核竞赛给全人类投下阴影的深深忧虑,并借题发出了严厉的警告。
这一假说使科幻作家心花怒放。前苏联小说家卡赞采夫(A.К.Азанпев)据此写了本惊心动魄的科幻小说——《法厄同碎片》,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1961年,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访问莫斯科之际,卡赞采夫还一本正经地向他请教:“如果在海洋深处爆炸氢弹,氢立即聚变成氦,会不会使整个海洋爆炸?……”
对于这种离奇的“核爆炸成因说”,竟在一次法国科学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及其留下的不解之谜中找到了证据。
非洲加蓬共和国有个著名的奥克洛露天铀矿。1972年6月,法国一家工厂惊讶地发现,从该地刚运到的一批铀矿石早已被人用过了,矿石中铀235含量比正常值低60%。为了弄明事件真相,法国政府迅速向矿区派出了一支科学考察队。不久,他们公布的调查结果震惊了全世界。原来,他们在奥克洛发现了一处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座古老的核反应堆,那里有6个区域的约500吨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还留下铀235裂变后的残遗物——钕、钐、铕、锑等4种稀有元素。这个核反应堆输出功率很低,只有10~100千瓦。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期大约是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核反应堆就开始启动了,运行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面对这个保存完整、结构合理的核反应堆,科学家们瞠目结舌。这是史前外星人在离开地球时留下的核废料遗迹吗?还是一种天然现象?一时间众说纷纭。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撰文说,这是地球上局部发生的小规模自发链式核反应。幸亏地球上蕴藏的铀矿不多,否则难逃毁灭的厄运。但许多人并不赞成他的看法,认为地球上存在天然的核反应堆是难以置信的。
是“流产了的胎儿”吗
爆炸说和碰撞说确实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推动了科学界对小行星起源的研究热潮。但是,涉及原因和机制等要害问题,依然是一片空白。尤其是,这两种假说目前尚无法解释小行星轨道分布的特征。
如果小行星是由爆裂形成的,则应该是随机任意地分布的,可是目前观测发现并非如此。首先,小行星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例如,有的区域小行星很密集,就像繁华的“闹市区”;有的地方则空空如也,被称为“柯克伍德空隙”,就像荒凉的“无人区”。其次,小行星有“拉帮结派”现象,往往一组七八个,十多个,甚至几十个不等,轨道特征如半长径、偏心率、倾角等几乎相同,好像是同宗同族出生似的,被称为“小行星群”或者叫“喷流”,例如希尔达群、脱罗央群小行星等。
因而,“半成品说”,即认为小行星是“流产了的胎儿”,是发育不全的行星胎的见解,便应运而生,成为比较流行的科学假说。例如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阿尔文(H.Alfven,1908— )、英国的霍伊耳(F.Hoyle,1915— )、前苏联的施米特(О.Ю.Шмидт,1891—1956)等人,都主张半成品说。虽然具体内容差别很大,但都“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认为,小行星不是由大行星爆炸或撞碎产生,而是由原始弥漫物质凝聚而成。早期演化阶段同大行星的发育过程差不多:先形成较小的星子,进而形成较大的行星胎。只是到后来,大行星的行星胎发育较正常,顺利地长大为行星。相反地,火星与木星之间因为物质密度低,行星“胎儿”都患了“营养不良症”,除了极少数略大点,个个像“小人国”里出来的侏儒。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1911—1979)在他的太阳系起源学说中,对“半成品说”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说明,从而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他指出,小行星形成和太阳系早期的演化有关,即与原始太阳星云盘中的物质形态分布和原始太阳光热作用有关。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空间,正好介于物质形态转折过渡的区域。
戴文赛认为,混沌初开之时,星云盘内物质形态主要有三大类:(1)气物质:占90%以上,以氢、氦、氮为主;(2)冰物质:为易凝固的水、氨、甲烷等;(3)土物质:约占1%,属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硅酸盐之类。
他认为,由于原始太阳形成,它的引力和光热便主宰了整个星云盘。在火星轨道以内区域,太阳光热驱散了那里的气物质和冰物质,仅留下了高熔点的土物质。在远日行星区,太阳引力弱,大部分气物质都逃逸掉了,因此主要成分是冰物质和土物质。在两大区域之间的木星和土星区,三种物质都可以“定居”下来。现在的小行星区正处于从不凝固区到开始凝固区的过渡地带。在早期,木星区内可形成星子的“原材料”远比小行星区多。这是小行星区物质的“先天不足”。由于木星区三类物质都很丰富,很快便成为行星中的“大哥”。在它的巨大干扰摄动作用下,木星区的星子不断闯入小行星区和火星区去“巧取豪夺”,蚕食鲸吞。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抢走了火星区域内90%、小行星区域内99.9%的物质,造成小行星成长的“后天失调”和“雪上加霜”,由于发育不全,个头也就较小。同样道理,火星个头也不大。
关于小行星起源的研究,是太阳系起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提出的假说远不止以上所述。近几十年来,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科学假说和理论必须接受观测实践的不断检验。人类关于小行星带来历的认识,将继续在科学实践和科学争鸣中不断发展。</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