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书名:黑色的天空
译者:侯为
作者:[日]松本清张
ISBN:9787537827263
页数:256
定价:16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5-2-1[1]
内容介绍作为妻子的女人事业家果敢敢干,其懦弱的丈夫是入赘女婿。妻子将经营婚庆喜宴的“观丽会馆”交给丈夫管理。自卑的丈夫受到财务主任的怂勇,在公司账本上做了手脚,但不慎被妻子发现,情急之下,俩从将其杀人灭口。观丽会馆的上空常有乌鸦聚集,乌鸦喜食腐肉,为使死者的腐尸不被发现,二人千煞费头脑。“黑色的天空”之下,肮脏的事情再次发生……[1]
作者介绍
松本清张,日本文坛一代宗师,杰出的推理小说大师。1909年出生日本福冈县,出身贫苦,接触了社会的最底层,因此他的作品用推理的方法,探索追究犯罪的社会根源,揭露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他的创作打破了早年日本侦探小说界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摆脱了以往创作中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他的作品极多,主要有《日本的黑雾》《点与线》《隔墙有眼》《砂器》《女人阶梯》《女人的代价》等。[1]
本书译序
松本清张是日本现代社会派推理小说的艺术大师,在推理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现实小说、社会评论等广阔领域中十分活跃,为日本文坛史留下了丰功伟业。其代表作《点与线》、《隔墙有眼》、《沙器》等早已为我国读者所熟悉。日本读卖新闻社近年调查最喜爱作家的排行榜显示,松本大师排名第四,而且常年不变。这与渡边淳一的第八位、夏目漱石的第十位、村上春树的第二十二位相比,其影响可见一斑。
松本大师是一位多产作家,从短篇到长篇、从历史到现代、从百姓生活到政坛黑幕,作品题材涉及社会各个角落,数量多达千篇。从其丰富的内容中即可以看出大师的志趣及生活磨难的紧密联系。
松本清张出生于北九州小仓市的一个商贩家庭。从小家境贫寒,13岁被迫辍学谋生,只有小学文化。松本大师曾经当过街头小贩、学徒,也做过朝日新闻社驻小仓西部总社的广告制图工。曾因接触无产阶级读物遭到过拘留。1943年应征入伍,被遣往朝鲜当卫生兵,战后回到原报社复职。在战后的废墟中,为了养活七口之家不得不奔波于关西和九州之间批发笤帚,长期过着受歧视的屈辱生活。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思想信念和文学创作注入了充分的社会营养。
松本大师在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外国的推理小说,爱不释手,从此迷上了推理小说。1951年四十一岁时发表了处女作《西乡札》,此后,他以权与法、善与恶、罪与罚等社会问题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杰出作品,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阴暗层面。在后半辈子的创作生涯中,松本大师先后获得了“直木奖”提名、“芥川奖”、“新人杯”、“侦探作家俱乐部奖”、“文艺春秋读者奖”、“日本新闻工作者会议奖”“妇人公论读者奖”、“吉川英治文学奖”、“菊池宽奖”、“小说现代读者奖”、“NHK放送文化奖”、“朝日奖”等,其显赫业绩足以证明松本大师的伟大才情和智慧。
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治时代的著名作家井原西鹤模仿中国公案小说,撰写了一部《本朝樱阴比事》,首开侦探小说之先河。黑岩泪香编译了《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外国侦探小说,为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1920年横沟正史等创办了侦探小说杂志《新青年》,既介绍西方的侦探小说也发表本国的作品。当时的侦探小说出现了两个流派:一是以江户川乱步为代表的“本格派”,主张着重写破案的逻辑推理;二是以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强调写神奇、冒险的情节和变态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以维持治安为由禁止侦探小说的创作发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侦探小说逐渐复苏,进入了“推理时代”。50年代,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作家崛起,突破了“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运用逻辑推理探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的矛盾和恶习,着重分析各类人物犯罪的动机,反映各种社会角色心中潜在的矛盾和苦恼,使推理小说摆脱了狭窄的趣味性,形成了具有现实主义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其特点就是立足于生活,重视现实性和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而且不单纯追求破案情节,而着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努力分析隐藏在犯罪背后的社会根源,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罪犯的心迹发展。
松本大师于1992年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大师的辞世象征着“社会派”时代或“松本清张”时代的结束。然而大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财富,我们能够从中获取笔耕不懈的坚韧,惩恶扬善的鲜明爱憎,洞察社会的敏锐目光,丰富多彩的社会各领域知识,信手拈来引人入胜的悬疑谜团,错综复杂的推理思路,妙笔生花的写作功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恍然大悟的结局……[2]
目录
1 “河越夜战”
2 观丽会馆
3 第一杀人
4 支架室
5 乌鸦团扇
6 失踪
7 捅乌鸦窝[2]
内容选读
“河越夜战”
埼玉县川越市——老城区周围环绕着一条新河岸川。正保年间,川越城主松平伊豆太守信纲主持改造了荒川的支流内川,开通了川越(旧名河越)与江户之间的水路航运。前方三公里处,入间川自西向东北方蜿蜒流淌。
在新河岸川转弯处的北端,东明寺桥飞架两岸,此处是老城区的北端。桥边有一座时宗年间的小寺院,名叫东明寺,此处又是宁静闲适的志多町的边缘地带。
进入东明寺门,狭窄的院内立着一座纪念石碑,上书“川越夜战之碑”。本来应该写“河越夜战”才对。正面有一座简朴的正殿,由四根立柱支撑着屋顶,檐下有人字形挡板。正殿左侧有一座小门,通向后院的墓地。
即使在此刻,这并不宽敞的院内也有二十四、五位中年男女,面对一位半老男士排列成半圆形站立。这位男士站在众人中央,花白头发遮耳垂肩,但个子不高,微胖。五月的阳光使他额头沁出汗珠,好像他本身就是油性皮肤,一边讲话一边不断地用手帕在红脸膛上擦着汗。他的目光关照着每一位听众,始终面带微笑。
与会者都手持记事本,令人想到俳句爱好者结社吟诗的场面。其中女听众占了绝大多数。不过,中间的微胖男士却不像俳句大师,讲述的内容是历史故事。
这是时下风靡各地的历史遗址现场讲座,由文化中心或文化讲座组织的拓宽知识面、兼顾旅游度假的活动。讲师必定是某大学文学系的教师。
“这座东明寺,是游行法师创建的。”讲师用不透明的嗓音讲述着。“时宗开祖一遍法师创建的东明寺因河越夜战毁于战火,没有留住往日的风貌。而刚才我们参观的包含东照宫的喜多院,其复原工程却得到了德川幕府的大力支持。两者形成了讽刺性的对照。”
与会者在记事本上笔走龙蛇。
“却说距今大约四百四十几年前,天文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夜晚,时任关东管领的两个上杉家族会同古河朝廷联军八万兵力,对片镇和小田原镇的北条氏康八千人马展开了夜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越夜战’。战场就是这东明寺附近,因此也称为‘东明寺会战’……哦?从禅室那边来了一位僧人,虽然不像是长老,我们不妨向他请教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