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司马、南司马,名佚无考,生卒年、籍贯不详。南朝梁天监四年(505),詹司马奏请在碧湖平原西南端(今堰头村),松阴溪与瓯江大溪汇合处筑堰坝。朝廷又遣南司马共治其事。因溪水暴急,开始堰坝未筑成,后创拱坝形式得以建成,比16世纪西班牙爱尔其拱坝早一千多年。大坝木筱结构,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汇松阴溪水入堰渠,渠道自大坝至白桥注入大溪,全长23公里,灌溉土地2.5万亩。
绍兴八年(1138),知县赵学老赐名“通济”。堰名沿用至今。开禧元年(1205),龙泉人、参知政事何澹“为图久远,不弗修筑”,将木筱改为石坝。百姓建龙庙祀二司马。詹司马卒,墓葬县西南三十里。2001年7月10日,通济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