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邹息云出生在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锡矿山矿主的顾问,母亲身名门望族,藏书颇丰。从5岁起,小息云便迷上读小说,8岁学作文,15迷人诗词,被父训为叫花子名堂”。当父亲看到他写的“深谷有泉皆挂瀑,高无树不连云”时,转而赞扬他写的诗具有诗情画意。从此,小息云更加废寝忘食地读书,广泛涉猎,开阔野,为晚年成为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攻占湖南大部,邹息云心存国忧民之心,挥笔写道:“烽火连天逼岁寒,中原能复几州完,田园寥落流亡恨,城阙萧条画角寒。南渡只今哀宋室,西迁何时返长安,书生有志空悲愤,孰挽狂澜继岳韩。”其爱国之志、伤痛情、悲愤之心,昭然可见。
1947年,邹息云毕业于湖国立师范学院,被台湾嘉义工业学校请去任教。新中国成立了,他毅然回大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转业回新化,继续教书。
1958年,邹息云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遣送回老家务农,这一去就是整整二十年。当时古诗受禁锢,他认为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便偷偷地写。对于身处逆境的邹息云来说,是需要胆量的,因为一不小心,会招来杀身之祸!他在逆境中学会了行医,并乐观地呤道:“学业不成心境阔,诗词虽拙性灵存。济世无能医亦好,耕余足迹遍山村。”他戴着右派帽子,二十年如一日在农村从事繁重的劳动,使他尝遍了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可无数的挫折并没有消磨他的志向和抱负,反而给了他数不尽数的鲜活素材,为后来的文学之路铺下了基石。
呕心沥血著传奇
1979年,邹老恢复公职,重操“教”业,桃李满天下。1988年他在新化三中退休。
退休不退志。他面对可以自由放纵思想的年代,豪情万丈,激情澎湃。他想到安徽人能正确评价李鸿章,咱湖南人为何不能褒扬一下左宗棠?左宗棠有骨气,在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屯边垦荒、兴办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连曾国藩都畏惧三分的人物,是丧权辱国的清王朝一个鲜亮的感叹号。
写关于左宗棠的长篇已定,邹息云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资料奇缺等困难,不畏艰难,上省城,进北京,到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历时三年,先后查阅了《左宗棠年谱》、《左宗棠评传》、《湘中记》、《湘中志》、《清史》、《太平天国战史》、《左文襄公在西北》、《湘军记》、《湘军史》等30多本专著,以及西北地理方面的资料和有关西北的旅行杂志,摘录了50多万字的笔记,对左宗棠的一生了如指掌。
为了早日完稿,他写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有一次,他边吃饭边看史料,筷子没挟到菜就往嘴里送,弄得家人笑得喷饭。在写作过程中,有时手肿了,邹老活动活动关节再写;有时头写昏了,他就抖擞抖擞精神再写;腰酸了,老伴帮他捶捶背……他患胃病,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手都发颤,吃几片药,稳稳神,又继续爬格子,常常熬到凌晨一二点。从搜集资料到完稿花了5年,86万字的《大漠传奇》经过字斟句酌、三易其稿而分娩了。
频挥椽笔写风流
《大漠传奇》一炮打红,打开了邹老的心扉,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第二部48万字的历史传奇小说《梦虎缘》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位绝世风流大侠韩世忠与一位巾帼英雄梁红玉结成梦虎姻缘,面对金兵的入侵,共赴沙场,为国效忠。该书揭示了投降卖国者是皇帝,秦桧只是帮凶。
又一次大功告成,邹老乘胜追“笔”,写完45万字的《临安五女侠》,在《湖南保险报》连载40多期。
后来,邹老又把思想的触角转移到了梅山。梅山人民的剽悍、顽强的性格一直震撼着他的心灵。又经过三年时间,38万字的《毛板船和宝庆码头》出炉了,已在《起跑线》上连载,有几家出版社争相出版。该书表现了梅山人民顽强的生存意志,毛板船船夫漂资江,到洞庭,上武汉,为新化带来了繁荣和富强。全篇调子粗犷、沙滩浸血、资江沉尸,沉重而悲壮、亢奋而深沉。
采访结束,我翻着邹老签名赠送的《息云诗集》,读着里面的部分篇什,发觉他志向高洁、胸怀豁达、言行儒雅、性情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