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学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靶学说(target theory)是揭示射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本质的基础理论之一。

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辐射对活细胞的作用》和《生物学中的击中原理》两部著作是辐射的靶学说的代表作。辐射所致的生物效应是由于在靶细胞内发生了一次电离作用或“能量沉积事件”的结果,这种效应决定于辐射的性质和靶的辐射敏感性。半个世纪以来,靶学说的内容得到了扩充和发展,被认为是辐射对活细胞作用的第一基本理论。

靶学说的理论要点如下:

(1)活细胞内存在着对射线特别敏感的区域,称作“靶”(target),射线辐照在靶上即引起某种生物效应。

(2)射线与靶区的作用是一种随机过程,是彼此无关的独立事件,“击中”几率服从Poisson分布(泊松分布)。

(3)射线在靶区内的能量沉积超过一定值便发生效应,不同的靶分子或靶细胞具有不同的“击中”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