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鹡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灰鹡鸰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鹡鸰科

中文属名:鹡鸰属

中文俗名:马兰花儿、黄鸰、灰鸰

拉丁文名:Motacilla cinerea

拉丁文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 Passeridae

拉丁文亚科名: Motacillinae

拉丁文属名: Motacilla

拉丁文种名: cinerea

英文名:Grey Wagtai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Tunstall,1771

形态全长约19cm。头部和背部深灰色。尾上覆羽黄色,中央尾羽褐色,最外侧1对黑褐色具大形白斑。眉纹白色。喉、颏部黑色,冬季为白色。两翼黑褐色,有1道白色翼斑。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雌鸟似雄鸟,但颏喉部白色,黑褐色具大形白斑。虹膜-褐色;嘴-黑褐;脚-粉灰

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中国繁殖于东北至华中以及新疆西北部,越冬于长江上游至华南南部,迁徙时普遍见于东部地区。

习性栖息于海拔在400~2000m的山区、河谷、池畔等各类生境中。停息时尾羽不停的上下摆动,飞行时呈波浪式,两翅一展一收。繁殖期在5~6月,每窝产卵4~5枚,卵淡黄色、灰白色或棕灰色,有斑或无斑。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声的tzit-zee或生硬的单音tzit。

保护措施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