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克莱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迈克尔·克莱顿 (Michael Crichton) (1942-2008)194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在哈佛大学文学系就读,后转读考古人类学系。 2008年11月4日,克赖顿因癌症不治在洛杉矶去世,终年66岁。

1965年 23岁的迈克尔·克莱顿从哈佛人类学系专业,一年半之后又开始攻读医学,1969年 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前,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

他的小说《死亡手术室》(A Case of Need)甚至获得了1969年的埃德加奖。1969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畅销书,是他的第一部高科技惊险小说《安德洛墨达品系》(The Andromeda Strain,也有译作《天外细菌》或《仙女座菌株》),并且被搬上了银幕。

巨大的成功使他下定决心弃医从文。从此迈克尔·克莱顿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畅销小说。他早年在非文学领域的研究为他积累了人类学、医学、生物学和神经学等渊博的知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也导演过几部电影 ,如他导演了他自己1975年的作品《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这是他1979年与肖恩·康纳利合作完成。

迈克尔·克莱顿声望达到最高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因为他的作品《侏罗纪公园》被好莱坞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

另外他还创作并制片了获得艾美奖的电视连续剧《急诊室的春天》(E.R)。

他的另外几部著名的小说包括:《猎物》或《奈米猎杀》,讲的是智能化的纳米(奈米)集群被人为地释放后对人类的危害;

《刚果惊魂》,讲的是寻找钻石矿和遭遇的大猩猩的故事;

《恐惧状态》或《恐惧之邦》,关于环保恐怖主义的故事,这部书中对环保的描述与一般人心中的环保大不相同。

克莱顿迄今已创作了15部畅销小说,全球总锠量超过 1亿5千多万册,有12部被拍成电影,大多非常卖座。

同时他是个计算机业的行家里手,拥有自己的FilmTrack软件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电影拍摄设计多种电脑程序,他所执导的《西方世界》,就是世界上首部应用电脑特技的电影。他还写过关于信息技术的书《电子生活》(Electronic Life),自己甚至还设计了一套叫“亚马逊”的电子游戏。

克莱顿在这些领域的涉猎,也为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克莱顿同时在美国作家协会、美国导演协会、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等多家行、协会中任职,他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畅销书、电影、电视剧三个领域取得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杂志将他评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 Most Beautiful People)之一。

同名电影◎译名迈克尔·克莱顿

◎片名Michael Clayton

◎年代2007

◎国家美国

◎类别惊悚/剧情

◎语言英语

◎片长120 Min

◎导演托尼·吉尔罗伊 Tony Gilroy

◎编 剧: 托尼·吉尔罗伊 Tony Gilroy ....(written by)

主演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Michael Clayton

汤姆·威尔金森 Tom Wilkinson .....Arthur Edens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Karen Crowder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Marty Bach

迈克尔·奥吉弗 Michael O'Keefe .....Barry Grissom

Ken Howard .....Don Jefferies

Denis O'Hare .....Mr. Greer

Robert Prescott .....Mr. Verne

Austin Williams .....Henry Clayton

Merritt Wever .....Anna

制作人 Produced by:

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executive producer

Jennifer Fox ....producer

James A. Holt ....executive producer

Kerry Orent ....line producer

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 ....producer

Steve Samuels ....producer

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executive producer

Christopher Goode ....co-producer

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James Newton Howard

摄影 Cinematography:罗伯特·艾斯威特Robert Elswit

剪辑 Film Editing:John Gilroy

选角导演 Casting:Ellen Chenoweth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Kevin Thompson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Clay Brown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George DeTitta Jr.

Chuck Potter

Paul Cheponis

Christine Mayer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Sarah Edwards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兰道尔·巴尔斯梅尔 Randall Balsmeyer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Steve Apicella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Michael Pitt....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att Powe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Jason Ivey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简介

虽然名片上的头衔是律师,迈克尔·克莱顿需要做的却远非一个律师份内的工作。他是“肯纳、巴赫和莱迪恩”--纽约曼哈顿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内部问题调解员,无论事务所的委托人处在一种多么令人不愉快的境地中,迈克尔都有办法介入其中,然后将一切混乱和肮脏的记录全部清理乾净。虽然迈克尔算得上是一位律师,可是他更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一只“看门狗”,永保事务所的门面不失。就像任何一名有效率的“清理工”一样,迈克尔经常发现自己满身污垢,良心蒙上了一层无法去除掉的阴影,即使他会得相当可观的酬劳作为回报,但却没办法阻止自己对这个工作的愤恨之情,于是迈克尔想要寻找一个适当的时机从中抽身而退。然而,命运的女神不但不喜欢迈克尔,还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在外投资的公司最终破产倒闭,不但血本无归,还背上了7.5万美元的债务。

工作不顺,迈克尔在处理家庭关系上也不怎么在行。虽然已经离婚,但迈克尔与前妻共同担负着10岁儿子的抚养义务,即使每周都有两次会面的机会,却没办法阻止这对父子日益疏远的关系。恰逢“肯纳、巴赫和莱迪恩”律师事务所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迈克尔在事务所的同事兼好友亚瑟·伊登斯接手大客户 U/North农用化学品公司的委托时,无意中发现了大量证据,让他的良心第一次受到了震撼。最终,他决定用足于毁掉U/North的至关重要的文件揭露其丑行,因为他再也没办法忍受,自己努力保护的竟然是一个研制出了致癌物质的公司。

与此同时,U/North的法律顾问凯伦·克劳德则在想尽办法阻止亚瑟,她会不计一切代价保住U/North……事务所的老板之一马蒂·巴赫最终给迈克尔下达了命令,让他着手帮助U/North清理一切混乱的源头--亚瑟,并承诺事成之后,帮他负担7.5万美元的债务。那么迈克尔的选择将会是什么呢?继续降低自己的道德底限,将矛头对准好友?还是重新竖立自己的价值观,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有的时候,善恶也只在一念间。

一句话评论:

影片只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名字,谁能想到一个拥有如此复杂且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影片,竟然有着一个如此简单且没有吸引力的片名?

影片评价

以《纳尼亚传奇》中一个强悍女巫形象红遍全球的蒂尔达·斯文顿堪称是个百变女人。传说,她曾是英国著名导演戴瑞克·加曼(Derek Jarman)的御用女演员,但实际上,两个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一起。戴瑞克·加曼是个同性恋,去世前拍摄最后一部影片《蓝色》时已经失明,蒂尔达在加曼的电影中以艺术家为主要角色工作了8年,直到1994年加曼死于艾滋病。除此以外,蒂尔达·斯文顿还是活跃在时尚、文学和艺术电影领域的厉害角色。多年来她愿为艺术牺牲名利,热衷于和一些新锐导演合作尝试各种试验性电影。1992年,著名女导演萨利·波特邀请蒂尔达主演《美丽佳人奥兰多》,影片根据弗吉妮亚·沃尔芙的同名小说改编。主人公奥兰多出身英国贵族,年轻时深受女王伊莉莎白宠幸,拥有“不凋萎,不老去”的赐福。从1600年起的400年间,她经历了多种奇遇,既远走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又经历了荒谬的战争洗礼,最后从性别的错乱中觉醒过来,做一个20世纪的独立女性。这是一部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文学电影,时空跨越四百年,在女导演萨莉·波特个人风格强烈的诠释放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影经验。此后,蒂尔达·斯文顿在国际影坛声名大噪。

而如今,这位演技派女星在暂时走出神奇的“纳尼亚王国”之后,出色地演绎了一个表面光鲜却不择手段的女强人。对于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斯文顿也表示出非常的兴奋,“作为一个军人的女儿,我一生都在反思,人类为什么会有如此不人道的行为,以及犯罪让行为人付出怎样的代价,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角色。本质上,她是一个好女孩,她很成功,她打破了所谓女性的‘玻璃天花板’规则。她就像是一个好演员却被错选去演了一个不适合她的角色。”

花絮

乔治·克鲁尼,年近中年时才从热播电视剧《急诊室的春天》中以偶像身份起家,在接连组织了几次“豪华偷盗旅行团”的《罗汉》系列之后,近年来又转而投身好莱坞最热衷的政治和社会话题的伟大事业当中。他最近的几部电影比如《晚安,好运》、《辛瑞纳》都是以写实的风格和沉重的话题来借古讽今,但这次的《迈克尔·克莱顿》却有一个超现实的、但是积极的结局。但这并不是克鲁尼的妥协,他表示:“尽管结尾比较积极,但这并不是一部娱乐片,而且我也觉得此片并不会大卖。”当记者提问该片是否表达对美国商业世界肮脏内幕的不满。克鲁尼开玩笑说:“我是想借此呼唤和平!”

谈到自己这次扮演的角色,克鲁尼也是踌躇满志。尤其是在前些日子举行的威尼斯电影展上,日渐高调的克鲁尼毫不掩饰地表示,“这是一个人陷入危机又摆脱危机的故事。这样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是一个能展示演技的完美角色。但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比我帅,这一点我很不喜欢。”事实上,克鲁尼近年来出演的一系列话题沉重的电影都称得上较为“安分”。但这部《迈克尔·克莱顿》却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带来了一个罕见的“积极”结局。有记者提问如此处理结尾,是否担心会弱化影片对美国商业和法律体系批判的力度,而克鲁尼的回答已然聪明巧妙。“作为演员和制片人,我觉得这部影片的剧本很完美,我尊重编剧的想法,并不觉得有修改的必要。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的结尾很好莱坞化,或者很有商业吸引力。尽管结尾比较积极,但这并不是一部娱乐片,而且我也觉得此片并不会大卖。”而在该片的导演托尼·吉尔罗伊补的眼中,这个结尾应该算是苦乐参半的,主人公迈克尔·克莱顿的确得到了救赎,但救赎的代价也相当的昂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