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相声艺人、曲艺研究家,与郭德纲共创京城相声第一品牌“德云社”。被誉为曲艺界极传统与极现结合的另类,“新文哏”相声的尝试者和风格树立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对相声艺术的理解尤为特立独行,耐人寻味。
目录[隐藏]
个人简介活动年表退出德云社复出

个人简介相声演员,八角鼓票友。原名徐亮。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自幼跟随单弦前辈蔡芳、赵俊良诸先生学单弦,跟随京韵名家白奉霖先生学习少白派京韵大鼓。
2002年拜张文顺先生为师。整理上演了一批诸如《西江月》、《进化论》(张德武 捧哏)、《安得广厦千万间》(高峰 捧哏)、《穷不怕智斗假仁义》等文学性强的节目,自成风格。与邢文昭先生合作表演的《红事会》最具特色。
2004年12月拜八角鼓名家章学楷为师。
2008年9月19日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从此与郭德纲领军的团队分道扬镳。
活动年表2005年9月19日,农历乙酉年八月十六日,19时:《秋韵》岔曲专题演唱会举办
《秋韵》岔曲专题演唱会在北京新街口社区服务中心举行。
北京传统岔曲,是俗曲中文学底蕴比较深厚、积存比较丰富的一种,其中有许多表现秋日感怀的曲目,为咏唱美好时节,愉悦欢乐,北京曲艺票友联谊会负责人伊增埙特从近年尚在传唱的这类岔曲中,选出16各种题材体裁的岔曲,邀请老中青票友,在中秋之际举办了以“秋”为题的岔曲演唱会。在金秋季节的京城,在五彩缤纷的艺术舞台上,这台以乡音古韵,展示京味文化和往昔风情的演唱会,其独特的内容和前所未有形式,可能使这一民族民间的文化遗存,引发新的艺术兴趣和探求。
节目单
1《秋景》(带〔黄鹂调〕)(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2《秋风阵阵》(汪丽娜演唱,关士良伴奏)
3《香满篱东》(杨世安演唱,马岐伴奏)
4《幼安词意》(带〔忆江南〕)(杨世安演唱,马岐伴奏)
5《八怕》(徐亮演唱,关士良伴奏)
6《一叶钓鱼舟》(腰截)(徐亮演唱,关士良伴奏)
7《雨后数峰青》(章学楷演唱,唐珂伴奏)
8《秋声赋》(章学楷演唱,唐珂伴奏)
9《茅店鸡声唱》(希婉英演唱,刘海清伴奏)
10《潇湘馆》(希婉英演唱,刘海清伴奏)
11《反八花八典》(律承荣演唱,唐珂伴奏)
12《探晴雯》(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13《皓月当空》(带〔休喜红〕)(李燕生演唱,马岐伴奏)
14《庆中秋》(改良)(希婉英、志淑燕演唱)
15《大秋景》(腰截)(律承荣演唱,唐珂伴奏)
16《武判》(带〔硬书〕)(赵俊良演唱,许吉星伴奏)
演唱会上表演了一些久不见于歌场的唱段,如《大秋景》、《武判硬书》等,八角鼓名家章学楷、赵俊良进行的示范性演唱,更使到场者得到了艺术上的享受。最后著名单弦演员张蕴华即兴演唱了岔曲《疾风骤至》,久不演唱的表演艺术家赵玉明率众弟子演唱了经典岔曲《风雨归舟》,将演唱会气氛推向高潮。
出席演唱会的还有书画家李燕、孙燕华伉俪、曲艺活动家崔琦、摄影家赵巷、《八角鼓讯》主编张卫东、曲艺研究家陈祖荫等。
2006年4月20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廿三日,下午:图书《逗你玩》首发
德云社首次出品的图书——幽默文集《逗你玩》在德云社天桥乐剧场举办了热闹的首发式。本书由郭德纲作序,徐德亮操刀。当天,本书作者徐德亮及部分德云社成员出席了首发式,并在随后的演出中做了精彩表演。
在《逗你玩》的序中,郭德纲这样评价徐德亮:“他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并且对曲艺情有独钟——相声、单弦、京韵大鼓都下过功夫。更因为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书卷气……”,书中收录了大量德云社演出的资料图片,这些图片中涵括了几乎德云社的每一个成员。即包括相声演出,也包括反串戏、艺演戏的剧装照。本书的文字内容由德云社最老的成员之一徐德亮操刀完成。书中有德云社多年来的精彩相声段子,有徐德亮的幽默文集,还有徐对当代网络幽默的点评批注,更有对相声创作的心得体会及实例。
2006年5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一日,上午:徐德亮在国林风举行《逗你玩》签售仪式
徐德亮在国林风举行《逗你玩》签售仪式,到场的还有李菁、何云伟、高峰。
2006年6月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三日,晚:徐德亮相声专场在北京大学举办
北京民间相声团体德云社首次走进高校,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演出。这次德云社的演出定名为“徐德亮相声专场”是因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徐德亮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这也算是徐德亮北大毕业后第一次以相声演员的身份回母校省亲。
此次演出将包括7个段子,分别是《西江月》、《出口成章》、《进化论》、《写对联》、《黄鹤楼》、《学小曲》、《我的大学生活》。其中《我的大学生活》是德云社创作的首部校园相声,郭德纲在这个段子中,首次担任捧哏,配合师弟徐德亮的演出。其他演员包括张文顺、何云伟、李菁等。
演出后,郭德纲和徐德亮在现场签名发售他们的新书,书名分别是《话说北京》和《逗你玩》。
2006年10月2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八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一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一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对口相声《学评书》(李根,张蕾)
对口相声《西江月》(徐德亮,王文林)
对口相声《黄鹤楼》(曹云金,刘云天)
对口相声《卖春联》(高峰,栾云平)
对口相声《西征梦》(郭德纲,石富宽)
对口相声《河南戏》(侯耀文,于谦)
对口相声《卖布头》(何云伟,李菁)
对口相声《我是黑社会》(郭德纲,于谦)
2006年10月30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九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主持人大鹏。
演出节目
对口相声《反八扇》(栾云平,王文玉)
对口相声《大相面》(高峰,张立林)
对口相声《造厨》(徐德亮,于浮生)
对口相声《拴娃娃》(曹云金,赵世忠)
对口相声《数来宝》(李菁,金文声)
对口相声《四大名旦》(何云伟]],常宝华)
对口相声《学评戏》(师盛杰,于谦)
太平歌词(张永熙)
对口相声《托妻献子》(郭德纲,谢天顺)
2006年11月1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一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四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四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全体发四喜
拆唱快板《真假美猴王》(史爱东,许广,李根)
群口相声《锵锵四人行》(郭德纲,于谦,何云伟,李菁)
群口相声《反七口》(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
群口相声《大双簧》(郭德纲,李菁,何云伟,王文林)
群口相声《大审案》(徐德亮,高峰,王文林)
群口相声《金刚腿》(李立山,何云伟,李菁)
群口相声《扒马褂》(郭德纲,田立禾,于谦)
2006年11月2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二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五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五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
演出节目
太平歌词《秦琼观阵》(郭德纲率弟子群唱)
竹板书《水漫金山》(岳云鹏)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李响,于谦)
相声《谁来说相声》(徐德亮,黄健翔,董陆)
京韵大鼓《子期听琴》(赵桐光)
河北竹板书《骂贪官》(郭鹤鸣)
京韵大鼓《红梅阁》(何云伟)
拆唱连珠快书《碰碑》(王文林,徐德亮)
京韵大鼓拆唱《探晴雯》(王惠,夏征)
京东大鼓《八姐游春》(李菁)
天津快板《绝密消息》(高峰)
西河大鼓《灞桥挑袍》(郭德纲)
快板书《刘公案》(梁厚民)
京韵大鼓《活捉三郎》(杨凤杰)
全体助演《师傅经》(郭德纲,于谦)
2006年11月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三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六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六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主持人张国立。
演出节目
群口相声《同仁堂代唱八家》(高峰,王文林,曹云金,刘云天,李根,史爱东,赵博,李云杰,郭鹤鸣)
对口相声《白蛇传》(赵云侠,曹鹤阳)
对口相声《梦中婚》(郭德纲,于谦)
群口相声《武训徒》(李文山,栾云平,岳云鹏)
对口相声《我要反三俗》(郭德纲,于谦)
群口相声《打灯谜》(徐德亮,张德武,邢文召,侯震,张玉琪,马鹤琪)
对口相声《学四相》(曹云金,刘云天)
对口相声《福寿全》(于谦,郭德纲)
对口相声《学小曲》(何云伟,李菁)
大翻场(郭德纲,于谦)
2007年7月17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四日,19时30分:“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举行
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与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于解放军歌剧院联合举办“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
演出节目
快板联唱(许广、崇天明、郭鹤鸣)
群口相声《打灯谜》(逗哏:岳云鹏、烧饼、郭晓小、刘源、曹鹤阳,捧哏:史爱东)
相声《饽饽阵》(孔云龙、谢天顺)
双簧(奇志、张伟)
相声《我的大学往事》(徐德亮、王文林)
相声《说广告》(马云路、刘际)
绕口令(李根、侯震)
相声《老歌新唱》(陈寒柏、王敏)
相声小段(常宝华)
群口相声《杂学唱》(逗哏:张德武、谢金、赵云侠、李云杰,捧哏:李文山)
相声《说评书》(刘洪沂、李嘉存)
相声《卖挂票》(高峰、栾云平)
相声《大保镖》(曹云金、刘云天)
相声《文章会》(何云伟、李菁)
相声《学小曲》(师盛杰、石富宽)
相声《卖布头》(郭德纲、于谦)
退出德云社2008年9月19日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从此与郭德纲领军的团队分道扬镳。这也是第一次有演员从德云社正式退出。
博客声明极为简短,仅仅是“自即日起,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北京德云社,特此声明”。新浪娱乐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徐德亮本人。据徐德亮称,与郭德纲分家的原因来源于“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让王文林老先生能多挣点钱”。
不久,相声前辈、徐德亮的师父张文顺先生宣布将徐德亮逐出师门,不宜再叫徐德亮。徐德亮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继续视张老先生为师,事后张文顺先生也表示:“徐德亮如果不愿放下德字就请弘扬相声”
2008年11月15日正式拜大成拳名家张树新为师,举行拜师仪式。徐德亮也因此成为大成拳的第四代传人。
复出徐德亮在离开德云社一周年的日子在海淀文化馆离开德云社将近一年之后,徐德亮终于又回到了相声舞台上。徐德亮在海淀剧院小剧场上演了复出的处女秀,200多人的场子座无虚席。因为钱而离开德云社的徐德亮,现在终于自己挑起大梁,有了自己的地盘。
50元一张的票价在相声演出中不算便宜,而且当晚还因为国庆彩排而实行了交通管控。尽管如此,徐德亮的复出首演还是几近满座。
不少相声界的名宿新秀都来给他捧场,而听众不断的笑声和掌声,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知道今儿二环、三环为什么管控吗?那是政府关心咱们,让观众都到海淀听相声来。”“知道国安为什么把李章洙替下去了吗?那是因为外籍教练不爱听相声。”“知道酒井法子为什么放出来了吗?那是因为得来听徐德亮说相声。”“知道张韶涵为什么和她妈打起来了吗?因为没买着今儿的票。”
这是徐德亮在海淀相声俱乐部的首演上一段即兴发挥的垫场。这些紧扣时事新闻的串词儿,不出意料地立刻换来了听者的共鸣,也为徐德亮的演出开了个好头。这天晚上,徐德亮和老搭档王文林表演的是一个全新的段子《买楼奇遇记》,徐德亮扮演的售楼小姐在不知道房子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就吹得天花乱坠,将王文林扮演的买楼者忽悠得五迷三道。20几分钟的段子,观众的掌声响了几十次,笑声更是从来就没断过。
其实还没等徐德亮开口,从他往台上一站,下面的掌声和叫好就连成了一片。很显然,当晚的观众都是来捧徐德亮的场。面对观众的热情,徐德亮在登台后再三鞠躬。他说:“这一年多我干了很多事儿,我写剧本、出书,演电视剧,就是少说相声,但是我们没把观众忘了。”终于回到相声舞台上,一袭浅蓝色亮眼长袍的徐德亮看起来显得很激动。
除了观众捧场之外,不少相声同行也专门来给徐德亮捧场。郭德纲曾经的搭档王玥波尽管当晚还有其他的演出,还是赶在开场说了一个小段子;孟繁贵更是挂着工作证就上台客串主持。尽管俱乐部刚刚开张,但演员阵容一点儿都不逊色。而其中最让徐德亮感动的,是曲艺名家王学义老爷子的到场。
在相声演出里有个专有的名词叫“攒底”,它指的是最后一个出场的节目,通常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当晚原定的节目单上,在徐德亮和王文林之后演出,担任“攒底”的是王学义和他的徒弟李增瑞。今年74岁的王学义是目前唯一健在的曾经在天桥撂地的老艺人,因此由老爷子“攒底”自然是当之无愧。但是等王老爷子到了现场,他却坚持要提前出场,把“攒底”的位置让给了徐德亮和王文林。而且在自己演出之后,老爷子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直等到徐德亮表演完,再认真地对他进行了一番指点。“我今天就是来捧你的场的。”老爷子对徐德亮如是说。
徐德亮透露,他下一场表演的特别嘉宾邀请的是常宝华,后者同样表示要给他捧场,因而谢绝了“攒底”的位置。
徐德亮说,离开了德云社之后,他没再跟郭德纲联系过,甚至连郭德纲的手机号码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不愿意说德云社的坏话。他说德云社就是他的孩子,现在只不过是离婚了,孩子归了另一方了。
因为左耳戴着一颗硕大的钻石耳钉,徐德亮被相声迷们称为“耳钉徐”。如今耳钉依然闪亮,但徐德亮却已经跟德云社再没有什么瓜葛。一年前的那次出走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即便是一年后徐德亮重新出山,围绕他的话题还是离不开德云社。徐德亮不让别人骂德云社,他说一直到今天他对德云社还是有很深厚的感情。
的确,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徐德亮从高二开始就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随后一起创立了德云社。从北大毕业后,徐德亮到北京娱乐信报做了一名记者。在信报做了不到两年,他又转行来到了IT界,成为网站经理。2006年,德云社火了,徐德亮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职在德云社说起了相声,一直到去年负气出走。
出走的是是非非外人始终无法参透,不过很确定的一点是,徐德亮在和德云社分家之后,确实赚到了更多的钱。如今,他又有了自己能够做主的地盘。徐德亮强调,自己在海淀相声俱乐部的身份只是一名演员,但同时他做的又不止是演员的事儿。在报酬方面,徐德亮表示“分配很合理很平均,既然我挑这个头,就得让各个演员和所有的人都满意。”尽管刚刚成立的海淀相声俱乐部在规模上还不能跟德云社相提并论,团队也并不完善,但徐德亮却很有信心。
郭德纲的德云社在南城,如今徐德亮的海淀相声俱乐部在北边儿,这多少就有了些隔空叫板的意味。不过,徐德亮并不愿意说他是在跟德云社打擂台。他一直强调他们各说各的,各做各的。但尽管如此,他在海淀的舞台上宣称要坚决摒弃“我是你爸爸”这样的台词,还是被人认为是在影射郭德纲。
徐德亮将“地盘”选在高校和白领聚集的中关村,他有了将自己的“新文哏”口号发扬光大的机会。
在离开德云社的一年里,徐德亮忙得不亦乐乎。
他在天津给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写剧本,还拜师武学名家张树新成为“大成拳”的第四代传人。
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他还将在年底出版一本包含相声、快板、评书等多种语言艺术的普通话教程,这本书会成为香港高中生指定课外读物。同时,徐德亮还计划着参演电视剧。
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正事”。徐德亮最惦记的,还是回到相声的舞台。其实在离开德云社之后,徐德亮就一直想找个小剧场说相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到现在才能够实现。用徐德亮自己的话说,他终于归队了,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海淀相声俱乐部,徐德亮准备大展拳脚。他把演出地点定在了中关村,也有着自己的用意。徐德亮说,选择海淀剧院是因为那里离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很近,对那片儿熟,有亲切感。而他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看中了中关村地区聚集的许多高校和高新技术人才,他们的审美要求更容易与北大毕业的徐德亮产生共鸣。
2006年徐德亮曾经安排了一场回母校北大的演出,在那场演出里,徐德亮说了《我的大学生活》,跟他平时在德云社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而这个段子,他也只说过一次,因为他知道要是拿到德云社来说肯定迎合者寥寥。
他的观众几乎都是大学生、文青和白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淀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比如这次的《买楼奇遇记》,其实就是针对于白领量身定做。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徐德亮并没有想得太远。他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把每周五的相声说好,先“把地儿干火了”再说。在这之后,他还有设立学生专场的想法,要到大学里去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