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六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作者:上海市档案馆编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3-1

字数: 350000

版次: 1

页数: 355

印刷时间: 2009-3-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2629883

包装: 平装

目录专题研究

晚清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商投资研究

19世纪末浦东避免沦为租界之始末

上海道契中自然景观资料的提取和运用

丐与帮:透视民国时期上海乞丐的组织与结构

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1927 —1945年)

1945—1949年上海米业的内部纷争

口述历史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口述史(上)

解放上海的回忆

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中的轮船招商局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四行二局在沪档案

上海市档案馆第二十批开放档案内容简介

档案架

中国旧式广告之探讨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有关推广牛痘接种的史料选译

许宝蘅《巢云移日记》选刊(四)

江南茧丝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档案选

孙中山越飞上海密谈史料选译

上海大陆商场建造、经营、转让史料选

张元济来往书札之三

解放初期上海摊贩管理工作概况报告

学术动态

把出版史研究放在国际交流平台上——“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书摘插图晚清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商投资研究

1843年,上海开港后,由于其地理位置优势和原有的商业基础,很快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埠和商品集散地,不仅成为洋行的集中地,而且也是应运而生的各类新式工业企业的发源地和集中地。雷麦在其研究中指出,上海占有外人对华投资总数约三分之一,占有直接企业投资约二分之一。最早伴随贸易而出现的工业企业是船舶修造业,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美商人便在上海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60年代英商的祥生船厂与耶松船厂也相继成立。其次是各种加工工业。上海作为生丝的主要出口地,外国丝商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曾试图在上海建立缫丝厂,都未成功。1878年后,大型的机器缫丝厂在上海陆续建立,至甲午战争前夕已有怡和、宝昌、纶昌、信昌等7个厂,投资共约530万元。因为上海的租界面积最大,外国商人与侨民聚集最多,因此又成为外资轻工业的中心,自19 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外国资本在此首先建立了一些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1880年前后,曾形成一个短期的工业投资的热潮。这些工业的产品不仅供应上海地方市场,而且广泛销售于中国各口岸、城镇,并已深入到农村。而由外商经营的各类公用事业也主要在上海,诸如大英自来火房、法商自来火行、上海自来水公司、上海电光公司等。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