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

腹内脏器和组织经腹壁下动脉内侧黑塞尔巴赫(Hesselbach)三角突出体表为腹股沟直疝。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腱膜、筋膜退化,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增高的作用下可发生直疝。巨大斜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

【治疗措施】

如无手术禁忌,原则上应手术治疗。鉴于直疝极少发生嵌顿,对年老体弱或伴其他慢性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以减轻症状。

由于直疝无明显疝囊颈和疝囊,术中只需切除松弛突出的腹膜。有时可转变成斜疝再高位结扎。修补可采用Madden法以增强腹横筋膜强度。亦可采用Bassini或Halsted法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必须指出,对于巨大直疝宜行McVay法而不宜采用Madden法。

【临床表现】

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体弱者。直疝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只在疝块外突时有轻微酸胀感。由于疝直接在黑氏三角顶出,疝环即黑氏三角薄弱区,较宽大,无明显疝囊颈,极少发生嵌顿。体格检查令患者站立,疝块即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突出,呈半球状隆起。回纳后用手按压黑氏三角区能阻挡疝块复出。

【鉴别诊断】

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补充:

用药原则

1.选择性手术,一般情况好者,不需应用抗菌素。 2.疝嵌顿或合并其他系统疾患,年老体弱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B”。

辅助检查

1.对无合并症的直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合并有肺部感染等疾病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治愈:手术后包块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预防常识:

该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主要原因为腹壁薄弱及腹内压增高。因而积极防治引起腹内压增高之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尿潴留、慢性便秘等,是预防直疝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