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求人
器物名。俗称孝顺子、抠痒刨、老头乐。以骨、角、竹或木削为人爪状,有柄,用以搔痒。元 陈栎有 《和不求人赞》:“噫!虽不求人兮,未免求木奴之指。孰若反掌以自搔兮,君子求诸己。” 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与不求人
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 迄今发现制作年代最早的如意,与今天的“痒痒挠”无异。出土于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的牙雕搔杖,残长约40厘米,直柄,饰有三角云纹,杖首是一屈指作抓痒状的手掌,上饰卷云纹,柄端雕一兽头。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不求人远销国外
近几年来,我国的不求人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日韩欧美等地。甚至在美国的动画剧集《海绵宝宝》里我们也能看到它熟悉的身影。
《不求人》故事片 黑白
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摄制。
周末,赵先生下班后,打算携妻子同 去赴宴。但家里却是一片凌乱,原来 女佣王妈因事回乡,赵太太必须在家 看管孩子。赵先生只好单独前往,但 晚礼服及衬衫、领带等均不知王妈放 置何处。他俩费劲地逐件找齐后,衬 衫上又被孩子菱菱按上两个黑手印。 赵先生一气之下,只得打电话去宴会 会场表示歉意。时钟敲响七点,赵太 太方才下厨生煤球炉煮饭。她把煤烟 灌满了整个住宅,而炉子却仍未生旺 。赵先生声称必须挽救危局,但七弄 八弄,仍然归于失败。一家三口,只 好外出就餐。翌日清晨,赵先生买回 诸多菜肴。在央求邻居代为杀鸡前, 赵先生忽又讲起鸡道主义,让临终的 鸡获得片刻的解放,结果是鸡飞蛋打 。而篮中的鱼,又给二楼的两只花猫 作了早餐。夫妻间口角陡起,赵太太 在盛怒之下提出离婚,赵先生不答应 ,于是双方协议暂时分居。赵先生搬 到公司宿舍里去住,而赵太太则每天 学着做不习惯做的事。时经一月,又 是一个周末,赵先生下班回来,家里 一切井然有序,满桌菜肴,香味扑鼻 ,一家三口,气氛融洽,赵先生问, 是否去请王妈回来?赵太太答称, 本领已经练就,无须再求人。 编导: 朱石麟 演员: 屠光启( 饰赵先生)、周曼华(饰赵太太)
麻将--不求人

国标麻将规则。和牌时为门清状态且自摸成和即为不求人。不计门清,自摸,4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