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鲍里斯·弗拉迪米罗维奇·阿萨菲耶夫(俄语:Бори́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са́фьев,1884年7月29日-1949年1月27日),俄国-苏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写有很多歌剧和芭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巴黎的火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他的音乐理论著作在苏联的音乐生活中也很有影响力。
生平事迹音乐家鲍·弗·阿萨菲耶夫
1884年7月29日生于圣彼得堡,早年在喀琅施塔得中学读书。1908年于圣彼得堡大学历史系和哲学系毕业。1904~1910年又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配器,从利亚多夫学作曲。1910年起任马林斯基剧院音乐指导。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为彼得格勒艺术史研究所创建音乐部,从1920年起任该部主任。1925~1943年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音乐史音乐理论作曲教授,并建立音乐学系。1943年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和研究部主任。1941年获艺术学博士称号,1943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8年被选为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 1949年 1月27日卒于莫斯科。
阿萨菲耶夫是苏联音乐学的奠基者,20年代开始研究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30年代专心创作,40年代又回到学术研究工作岗位。他力求在广泛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上,从人类精神生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上观察音乐现象,他提出了“音调”理论,他认为音调是音乐中“思想表现”的特殊形式,是现代生活与社会意识在音乐中的反映。音乐也就是音调的运动和发展的完全过程,在此理论指导下,他分析了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及其他俄罗斯作品。“音调”理论对以后的苏联音乐学有很大影响他的著作众多,主要有《作为过程的音乐形式》(2卷,1930、1947)、《19世纪初叶以来的俄罗斯音乐》(1930),以及有关西欧及俄罗斯作曲家的研究等等。他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舞剧、交响乐等多种体裁。知名的有歌剧《灰姑娘》(1906)、《雪女王》(1907)、舞剧《巴黎的火焰》(1932)、《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93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