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深圳读本
[1]
定价:¥38.00
作者:姜威主编
出 版 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16开
I S B N:9787807477440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本划时代的大书,深圳是其中开天辟地的序言和光彩夺目的华章。《深圳读本》,是阅读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目录散文卷
深圳
深圳掠影
请把我埋在梧桐山
历史将收割一切——《中国现代诗群体大观l986—1988))前言
寻找我们的传奇
有野心的深圳人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关于深圳的文化突围。
倾听与诉说
大空间中的深圳文化
没有方言的城市
人民要有知情权
深圳初夜
深圳城市空间的文化解读
人生难得此回搏
人生难得此回搏
华为的冬天
在一座城市之中搬迁自己
四月,我们看海去
身份确认与文化认同
深圳的日子成就了我
遥忆深圳古籍书店
生命在高处
“你永远不可能和这座城市分离
走过深圳的岁月
阅读红树林
鹏城赋
2004,务虚者的水贝
深圳:一条大路上的海阔天空
夜空不寂寞
我要去海边,我要闯深圳
在深圳听南腔北调
深圳的雨
南方,我的深圳
诗歌卷
这一次我能游过去
序曲如何开始
限选必修
本世纪不治之症
新居
北京鸭
雨想说的
我在城里耕作
无望的故事
夜泊
——题一幅照片
带走一把红土
铁皮屋顶
台湾海峡
——遥致余光中
一百年的十字路口
等巴士的人们
莲花二村从不下雪
诗人的深圳生活
蜻蜒飞过城市上空(外一首)
南方,北方
早晨
在很远的地方想念深圳
零点的搬运工(外一首)
深圳,深圳
——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
小狗的痛流进高速公路
白菜顶着雪
CBD豪宅社区遭遇蛙声一阵
这是凌晨五点整的深圳
出租
地铁
十年不止
感恩
寻找
青铜器
上弦月
你是哪里人
过年(外一首)
深圳,从沙埔头到梅林一村
十七楼
外省书
述怀
那个打满补丁的人
夏天就快过去了,我心怀歉疚
房子
父与子
爱你,跟爱情无关
——写给深圳
消失
在深秋,共南山
泥头车呼啸而过的早晨
深圳,一只奔跑的羊
南漂的兄弟
深圳的语法
歌词卷
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
永远的小平
夜空不寂寞
城市客栈
我不想说
丁香花
有没有人告诉你
深圳情
爱在远山
我生在一九七八
云在青天书在手
走向复兴
小说·报告文学卷
你不可改变我
老街
出租车司机
出租屋里磨刀声
幸福咒
亲爱的深圳
“蛇口风波”始末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编后记
再版后记[2]
前言深圳的崛起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奇迹。30年前,一群内地移民来到偏僻、落后的南海渔村,承载着为民族未来开路的崇高责任,追寻改天换地的梦想:30年后,他们的城市成为这个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他们的文明成为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奇迹?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这本书是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一个小小缩影,从中可以看到特区诞生的艰难:神圣职责的召唤、开边拓荒的悲壮、精神殿堂的璀璨……站在今天,眺望历史的彼岸,往事如烟。在新鲜生活盎然生长的节拍中,我们仍然能真切感受到那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字,正以其特有的张力,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我们的身心——这些见证并召唤了社会每一次巨变的文字,这些浓缩了数百万打工青年命运的激情故事,这些在我们情感困惑、心灵无依时突然触动了我们心扉的诗篇……它们述说了本真的时代性情,描绘了本真的社会况味,也温暖了无数深圳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心。[2]
精彩书摘东坡惠州诗中曾好几次说到荔枝,尽情地用最美的语言加以描摹、赞颂。“海山仙人降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怕是迄今最能写出荔枝神理的诗句。他又写下了长诗《荔枝叹》,从荔枝想到了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加给人民群众的无穷灾难。从荔枝想到了列为贡品的名茶、奇花。终于喊出了“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病”。他赞美为人民带来欢乐的”尤物”,又诅咒为人民带来苦难的”尤物”,这里表现的不是诗人的矛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铁路两侧连绵不断的荔枝树,就这样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深圳。
走下深圳车站,停车场上是一片大太阳。
车站也许本来并不小,可是现在显得很小。到处是工、车辆。一阵阵土灰是给开过的汽车卷起的,形成了一阵阵混浊的旋风。太阳光好像把空气里的水分全吸尽了,只剩下弥漫着的汽油味,周围零乱地散布着木板、铁皮临时搭成的小房子,供应着饮料和杂货。等车时我们在太阳底下站了并不太久,可是感觉上却很长,四面察看也找不到一小块可以躲进去的阴凉。
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种场面。我喜欢这一切,喧闹、繁忙、杂沓、灰土、汽油味,这一切充满了生机的人间味。
我想,这也许就是小时候从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美国西部小城镇的场景。
这是一种奇异的联想,那些描写美国中西部早期开发故事的电影,照例有牛仔、警长、强盗、美人种种角色出现,演出着几乎是千篇一律斗殴、枪杀的爱情故事,很有点近似我们的武侠小说。过去了许多年,故事早都忘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片段背景的印象。还有,就是那氛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