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腾蛟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何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1]下。其墓坐东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临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有阁楼一何腾蛟墓

座。墓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间,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维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文化大革命”中坟被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贵文物。

在何腾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气常存”摩崖,系“陆军上校湘西周日痒”刻于1927年。鉴于何腾蛟墓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腾蛟生平何腾蛟(1592—1649),字云从,黎平人。明天启元年(1621年)中乡举,任山西榆次教谕官。崇祯九年(1636年)调任河南南阳知县。十一年(1638年)升京都大兴令,复升兵部职方主事、员外郎中,后出任淮徐兵备佥事。十五年(1642年)任湖北郧阳军门。南明时期,坚持抗清斗争,先被福王封为兵部侍郎,总督湖广、四川等省军务,后被唐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又封定兴伯。唐王被擒,桂王继立,拜何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旋又封太师,升侯爵。与李自成旧部联合抗清,曾一度收复湖南大部。后因降清部将引清军入湘潭而被俘。拒降,绝食7日,自缢而死。被永历帝追赠为中湘王,谥文烈。

相关传说在今黎平一直流传许多与何腾蛟有关的传说。有些传说还见诸文献。如关于何公祠右侧的“神鱼井”,《黎平府志》称:何腾蛟生,一鱼从井底洞中游出,乡人捞回家中油煎,半边焦黄而不死。正欲翻面,鱼在锅中翻滚,井水猛涨作浪。乡民惊恐,将鱼放回井中,井水顿时平复,鱼仍戏水觅食。腾蛟卒,神鱼隐,不复出现,唯井尚存。史载何腾蛟死后被一僧人收尸掩埋,但仅作标记而不垒土为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和尚将此事告知腾蛟侄孙,移葬湘潭唐兴湾。康熙十四年(1675年),为旌表何腾蛟的忠君气节,获旨将遗骨迁回故里,安葬于城西西佛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