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白族历来有赶庙会的习俗。庙会日期是本地祠庙供奉的本主生日或忌日。这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酬神和文化、物资交流活动。逢庙会时,周围十几公里的土家、白、苗兄第姐妹身着盛装,带着农副产品,城乡商贩带手工日用品,民间艺人身怀技艺,民间小贩带着五花八门小吃,聚集一起,献技献艺,相互交易,各得其所,热闹非凡[1]。
简介庙会首先是酬神,抬神游乡。扛着万民伞和神旗在前引路,民间乐队紧随其后敲锣打鼓,吹牛角、长号和唢呐。有三人举着执事牌,四人抬着神像轿。土老司一手捏着录宝,一手持海螺,跟在
白族庙会(18张)
神轿后。游乡队伍走街串巷,沿途村镇的人放鞭炮迎接祭拜。游神到达庙会中心场所后,人们汇集一处跳仗鼓舞、摆手舞、唱山歌,吹牛角,玩龙灯、狮子灯、花灯,打三棒鼓和九子鞭等,欢歌笑语。同时品尝小吃,采购物品,青年男女双双约会谈情说爱。至暮,敲锣打鼓把祖神像抬回祠庙,众人散去。
还没有看到寺庙,就远远地听到庙会传来的鼓乐声韵。从未赶过庙会,更不用说是白族人的庙会了。穿过一片庄稼地,一座规模不大、但香火浓郁的寺庙便出现在眼前。寺庙里人很多,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虽然都在神情庄重的忙碌着,但我们两个陌生人的出现,还是引来了普遍关注。何大哥俨如熟人,上前迎接,带我们到寺庙正殿的神像前,观赏庙会做法事的庄严场面。
白族庙会
做法事的老人们均为本村的男性村民,一个个身着盛装,各自敲击着不同的器乐,年纪最大的老人手执法器领头吟诵,众人和声颂唱,间有鼓乐伴奏,音韵朴实悠扬,弥漫着对神灵的敬仰与尊崇。由手执法器的老人引领,有规则地躬身绕行到前后左右不同神像跟前,虔诚地合什敬拜。成群结队的阿婆阿妈们,则络绎不绝地自由贯穿到每一个不同的神像前,奉献自家带来的各种供品,点燃香烛,叩首跪拜。正午时分,法事在高潮中嘎然结束时,正殿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祭幛,摆满形形色色的供品,寺庙内外香火鼎盛,人声鼎沸。即便是山门外的山路上,也插有香烛,浓郁的香烟在微风中袅绕不绝。 在做法事的同时,一些中年村妇去神像前叩拜之后,就在寺庙的左右两厢忙着烧火做饭。观赏了做法事的庄严场面后,便去和她们聊天拉家常。坐在芸旁边的阿妈,普通话说的很不错,向芸介绍村里和家里的情况。有人热情地给送来茶水,递给土产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