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 小褐斑凤蝶
种拉丁名: Chilasa epycides Hewitson
国内分布:湖南
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 80-90 mm,头部复眼深褐色,其余黑色。头、胸、腹前端、腿节及后翅内线密生黑色长绒毛,体均匀布有白色斑点。翅上黑色鳞片层、脉黑色,各室中部淡黄色。前翅亚外缘有8个淡黄色圆斑,隐约可见;后翅务室外线有1-2个不明显淡黄色斑,排成弧形。臀角有1个金黄色扁圆斑。翅反面褐色;前翅反面花纹同正面;后翅反面只规臀角斑。 卵 圆形,浅绿色;直径1mm. 幼虫 老熟幼虫头黑色。臭丫腺桔黄色。头宽 3.7 mm,体长 28-44 mm。前胸背板和臀板淡黄色;体色多变异,有灰绿色,淡绿色,深黄色3种。花纹黄色,背中花纹锁链状,镶黑边。每节有4个浅蓝色和2个浅绿色圆斑。气门小,灰白色。气门上线黄白色,气门线黑色。胸足及胸部腹面黑色。腹足及腹部腹面黄白色,趾钩褐色。肉棘长 1.5 mm。 蛹 体长 25-28 mm。坚硬。灰色或浅褐色,似枯枝,上下端凹凸不平,腹部第一至第三节背板两侧有波状浅凹对称着生,蛹表有成行突起。
生物学特性: 此凤蝶在湖南1年1代,以蛹在杂灌枝条上或其它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见卵,下旬孵出幼虫。幼虫5龄。于5月下旬开始化蛹。各虫代历期是:卵约9天,幼虫约26天,蛹约315天,成虫寿命约15天。幼虫多在白天孵出,孵出后即啃食卵壳,当晚取食叶片成缺刻;2龄后食全叶,留主脉。幼虫群聚性强,常几十条聚在一起,老熟时分散。预蛹期1—2天;预蛹红褐色。蜗斜立技上,羽化前一天变软变黑。羽化在白天进行,补充营养后方交尾。交尾历时1小时左右。孕卵约180粒。卵成块,多产于叶背。1块有卵20-140粒,卵排列较整齐而不挤。
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对有些食物较为单一的蝶类,可因地制宜选择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培植保护天敌的蜜源植物,同时结合抚育清除引诱物,如对母生蜂蝶有吸引力的刺窝子等。 2.人工防治对零星少量发生的害虫,可以人工摘除卵块、蛹、虫苍或捕捉老龄幼虫及群集期的幼龄幼虫。捕捉的幼虫和婉如果被寄生率高,应先将其放入纱箱内,使寄生蜂、寄生绳等天敌羽化后再清除,以保护天敌。有的还可在早春枝梢发芽前或抽发期,剪除缠结在树上越冬的虫巢或新产的卵块。 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食由鸟类、螳螂、蚂蚁及寄生性天敌。在幼虫发生期用100亿/g孢子的青虫菌、苏云金杆菌100-1000倍液,或1-2亿/ml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或用 5亿/ml孢子的乳剂、油剂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用量 2.5-3 kg/ha,或4.5-6 kg/ha。在毛毛细雨天,也可喷洒 20—50亿孢子/g白僵茵孢子粉。这些方法适宜于面积比较大、虫口密度不太高的林分中使用。 4.化学防治对于虫口密度很高,大面积暴发性的虫灾,在天敌寄生率不高的情况下,可用肥%敌百虫晶体、 50%马拉硫磷乳油、 50%敌马合剂 800—1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杀螺松乳油1000-1500倍液,40%水胶硫磷乳油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0倍液喷杀幼虫。对有些在林间活动时间长的蝶类成虫,可在害虫羽化盛期和来春出蛰期,每公顷用10-15 kg的10%敌马烟剂意杀成虫。有些在苗圃即发生的蝶类,可按1㎡苗床用100 g左右的 3%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中,还可起兼治其他害虫和刺激苗木生长的作用,药效一般能保持2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