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此名词最先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
另外,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现在,这个词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国家,不管他们属于哪种意识形态。这些国家在学术上也被称为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和主体世界(Majority World)。
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毛主席理论按照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第三世界首先是一个今日世界性阶级分析得出的概念。也就是说,毛主席是把今日全世界作为一个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而不是把今日世界的各个部分作为相互分离的经济政治体系来分析的。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资本主义时代才开创了世界史。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齐世荣曾解释说:世界史不是中国历史,印度历史,欧洲历史,非洲历史等等的相加。当资本主义时代使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各个部分相互密切关联的有机的经济政治体系时,世界史才产生。而毛主席,就是把中国的国情放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所产生的世界史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的。
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发展中国家的外部不均衡、外贸的不均衡结构、缺乏外汇、起伏波动的出口收入、债务问题、经济依赖性。
第三世界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是紧密相连的。第三世界正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联合的产物。它们所经历的共同历史遭遇和所面临的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亚非会议的召开(1955年4月18~24日)
1.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亚非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而独立;旧的国家政治秩序虽然已被打破,但亚非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仍很艰巨。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当增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以推动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因而产生了要求合作和团结的强烈愿望。这样,在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5国总理的发起下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这次会议。
2.会议宗旨: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讨论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以及维护民族主权和废除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等问题。
3.中国代表团的贡献:会议期间,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有差异,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拨,个别国家的代表一度提出“反对共产主义的威胁”,并影射攻击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行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赢得了各国代表的广泛支持,从而避免了会议走向歧途。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
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第三世界的发展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把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大部分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经过长期的反帝反殖斗争,这些国家取得了独立,有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剥削。旧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彻底摧毁,一些经济命脉仍然不同程度地控制在国际垄断资本手里。发展中国家虽然根本改变了自身的附庸地位,但仍面临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
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并实现了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直接合作,加强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新独立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参与国际事务,开展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联合运动。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不结盟运动。反对参加大国军事集团和与大国结盟。不允许在本国建立大国军事基地,要求尊重各国主权,共同参与解决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②发展运动。主要任务是变革以控制和掠夺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其行动主要体现为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重点是南南合作,以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对话的发展。③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70~8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的增强,各国人民普遍要求建立民主制度,实行普选,加强法制。
世界上第三国家的规定标准列表: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7000美元的国家)
. 圣凯茨和纳维斯
. 捷克
. 匈牙利
. 墨西哥
. 克罗尼亚
. 波兰
. 爱沙尼亚
. 斯洛伐克
. 立陶宛
. 智利
. 哥斯达黎加
. 巴拿马
. 毛里求斯
. 拉脱维亚
. 圣卢西亚
. 黎巴嫩
. 格林纳达
. 乌拉圭
. 马来西亚
. 阿根廷
. 加蓬
. 委内瑞拉
. 博茨瓦纳
. 多米尼加
. 波里茨
. 圣文森特
. 土耳其
. 南非
. 牙买加
. 巴西
. 马绍尔群岛
. 俄罗斯
. 斐济
. 罗马尼亚
. 马尔代夫
. 突尼斯
. 萨尔瓦多
. 泰国
. 秘鲁
. 保加利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多米尼加
. 苏里南
. 伊朗
. 马其顿
. 危地马拉
. 塞尔维亚
. 阿尔及利亚
. 纳米比亚
. 约旦
. 哥伦比亚
. 厄瓜多尔
. 哈萨克斯坦
. 阿尔巴尼亚
. 中国
. 萨摩亚
. 白俄罗斯
. 波黑
. 凯普维达
. 东加群岛
. 埃及
. 斯威士兰
. 摩洛哥
. 维纳阿图
. 叙利亚
. 土库曼尼斯坦
. 约旦河西岸和加萨走廊
. 巴拉圭
. 菲律宾
. 洪都拉斯
. 乌克兰
. 亚美尼亚
. 斯里兰卡
. 吉布提
. 圭亚那
. 玻利维亚
. 克里巴提
. 格鲁吉亚
. 阿塞拜疆
. 印度尼西亚
. 赤道几内亚
. 安哥拉
. 尼加拉瓜
. 不丹
. 迪沃瑞尔
. 喀麦隆
. 刚果
. 所罗门群岛
. 莱索托
. 莫**
. 塞内加尔
. 印度
. 也门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津巴布韦
. 蒙古
. 越南
. 巴基斯坦
. 苏丹
. 葛摩
. 贝宁
. 几内亚
. 毛里塔尼亚
. 东帝汶
. 乌兹别克斯坦
. 孟加拉
. 肯尼亚
. 海地
. 赞比亚
. 吉尔吉斯斯坦
. 加纳
. 老挝
. 尼日利亚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柬埔寨
. 冈比亚
. 多哥
. 布基纳法索
. 马达加斯加
. 马里
. 坦桑尼亚
. 中非
. 乍得
. 尼泊尔
. 乌干达
. 卢旺达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塔吉克斯坦
. 马拉维
. 塞拉利昂
. 几内亚比绍
. 利比里亚
. 布隆迪
. 朝鲜